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做市商、做市商制度与新三板做市商制度 | 第17-25页 |
2.1 做市商与做市商制度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2.1.1 做市商的概念与职能 | 第17-18页 |
2.1.2 做市商制度及其分类 | 第18-19页 |
2.2 新三板及其做市商制度概况 | 第19-25页 |
2.2.1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2.2.2 新三板做市制度的类型及基本规则 | 第21-23页 |
2.2.3 新三板做市交易的现状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新三板做市商使命偏移问题分析 | 第25-33页 |
3.1 新三板做市商使命偏移行为及其影响分析 | 第25-28页 |
3.2 新三板做市商使命偏移的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3.2.1 传统竞争性做市制度本身的缺陷 | 第29-30页 |
3.2.2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不合理的设计 | 第30-33页 |
第四章 我国新三板市场混合做市制度设计 | 第33-47页 |
4.1 混合做市制度解决做市商使命偏移问题的机制分析 | 第33-35页 |
4.2 纳斯达克做市制度与新三板做市制度比较分析 | 第35-40页 |
4.2.1 纳斯达克与新三板基本情况比较 | 第35-36页 |
4.2.2 做市商准入与退出门槛的比较分析 | 第36-38页 |
4.2.3 做市商报价义务的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4.2.4 做市商权利的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4.3 纳斯达克混合做市制度经验对新三板市场的启示 | 第40-42页 |
4.4 我国新三板市场混合做市制度设计 | 第42-47页 |
4.4.1 整体交易框架设计 | 第42-43页 |
4.4.2 做市商的准入与退出设计 | 第43-44页 |
4.4.3 做市商的义务设计 | 第44-45页 |
4.4.4 做市商的权利设计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新三板混合做市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分析 | 第47-52页 |
5.1 新三板混合做市制度设计的定价质量分析 | 第47-48页 |
5.2 新三板做市商扩围的可行性分析 | 第48-49页 |
5.3 新三板调整做市商义务设计的合理性分析 | 第49-50页 |
5.4 新三板调整做市商盈利模式设计的有效性分析 | 第50-52页 |
研究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