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困境及相关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第15-1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6页
    2.2 本文的理论依据第16-19页
        2.2.1 人本主义理论第16-17页
        2.2.2 教育生活理论第17-18页
        2.2.3 隐性教育理论第18-19页
第3章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现状分析第19-29页
    3.1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状况研究第20-25页
        3.1.1 道德认知模糊,美德积累不足第20-21页
        3.1.2 道德情感冷漠,亲社会行为欠缺第21-23页
        3.1.3 道德意志薄弱,行为表现失范第23-25页
    3.2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现存资源的分析第25-29页
        3.2.1 主体客体资源分析第25-26页
        3.2.2 文化载体资源分析第26-28页
        3.2.3 财务经济资源分析第28-29页
第4章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困境分析第29-37页
    4.1 道德教育主体的虚位第29-32页
        4.1.1 家长教育观念偏差第29-30页
        4.1.2 监护人责任不明第30页
        4.1.3 父母模范角色缺位第30-32页
    4.2 新媒体下的道德污染第32-33页
    4.3 道德教育模式的固化第33-34页
    4.4 教育资源开发配置存在问题第34-37页
        4.4.1 家庭学校教育脱节,资源利用效率差第34-35页
        4.4.2 教师资源配置不平衡,道德教育水平偏低第35-37页
第5章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对策研究第37-46页
    5.1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构第37-39页
        5.1.1 增强家长的道德教育意识第37页
        5.1.2 构建现代的学校道德体系第37-38页
        5.1.3 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渠道第38-39页
    5.2 以学生为本,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第39-41页
        5.2.1 满足留守儿童内在生活诉求第39-40页
        5.2.2 创新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第40-41页
    5.3 加强治理,优化道德教育环境第41-42页
        5.3.1 塑造良好的外部媒体环境第41页
        5.3.2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第41-42页
    5.4 丰富教育模式,打造新型教育平台第42-43页
        5.4.1 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留守儿童教育理念第42页
        5.4.2 开展校园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融入集体第42-43页
    5.5 以爱为名,合理开发教育资源第43-46页
        5.5.1 调整农村教育布局第43页
        5.5.2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第43-44页
        5.5.3 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1: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第49-52页
附录2:非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第52-54页
附录3:留守儿童监护人访谈提纲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四川工商学院为例
下一篇:HZ教育培训公司市场部绩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