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复合材料吸能构件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2.1 仿真研究 | 第14-16页 |
1.2.2 试验研究 | 第16-17页 |
1.3 本文创新点及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3.1 本文创新点 | 第17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有限元法和复合材料理论基础 | 第19-34页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2.2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20-28页 |
2.2.1 弹性力学相关知识 | 第20-22页 |
2.2.2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 第22-23页 |
2.2.3 虚位移原理 | 第23-25页 |
2.2.4 平面问题定义 | 第25-28页 |
2.3 复合材料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2.3.1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 | 第28-29页 |
2.3.2 平面应力下单层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29-30页 |
2.3.3 正交各项异性单层复合材料的强度理论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复合材料锥管结构、材料参数及材料本构 | 第34-41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复合材料锥管结构描述及材料参数 | 第34-36页 |
3.3 复合材料层内材料本构模型 | 第36-38页 |
3.3.1 失效准则 | 第37页 |
3.3.2 损伤演化 | 第37-38页 |
3.4 复合材料层间材料本构模型 | 第38-40页 |
3.4.1 失效准则 | 第39页 |
3.4.2 损伤演化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复合材料锥管本构模型验证及结构优化 | 第41-53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吸能特性评价指标 | 第41-42页 |
4.2.1 初始峰值载荷(P_(initial)) | 第41页 |
4.2.2 比吸能(SEA) | 第41-42页 |
4.3 本构模型验证 | 第42-48页 |
4.3.1 三点弯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42-45页 |
4.3.2 直管轴向压溃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45-48页 |
4.4 复合材料锥管的结构优化 | 第48-51页 |
4.4.1 数学模型 | 第48-49页 |
4.4.2 精度验证 | 第49页 |
4.4.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优化结果试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 第53-60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试验准备 | 第53-55页 |
5.2.1 管件制备 | 第53-54页 |
5.2.2 试验装置 | 第54-55页 |
5.3 优化结果对比 | 第55-57页 |
5.3.1 优化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55-56页 |
5.3.2 优化前后的吸能效果对比 | 第56-57页 |
5.4 优化后的锥管的吸能机理分析 | 第57-59页 |
5.4.1 能量耗散理论模型 | 第57-58页 |
5.4.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