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城镇养老服务社会化问题研究--以阜新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导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1页
        1.2.1 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研究第9-10页
        1.2.2 养老服务内容的研究第10页
        1.2.3 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第10-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1 理论意义第11-12页
        1.3.2 现实意义第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1 文献分析法第12页
        1.4.2 比较分析法第12页
        1.4.3 案例分析法第12-13页
第2章 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3-16页
    2.1 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的相关概念诠释第13-14页
        2.1.1 养老服务社会化第13页
        2.1.2 养老服务体系第13页
        2.1.3 机构养老第13-14页
        2.1.4 居家养老第14页
    2.2 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4-16页
        2.2.1 福利多元化理论第14页
        2.2.2 市场失灵理论第14-15页
        2.2.3 政府失灵理论第15-16页
第3章 阜新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基本情况第16-21页
    3.1 阜新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基本情况第16-18页
        3.1.1 养老服务社会化快速发展第16-17页
        3.1.2 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第17-18页
        3.1.3 探索与企业合作推动多元化养老机构发展第18页
    3.2 政策助推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第18-21页
        3.2.1 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第18-20页
        3.2.2 积极促进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培养第20-21页
第4章 养老服务社会化出现的问题分析第21-26页
    4.1 政府与市场合作机制不完善第21-22页
    4.2 政策有盲区,覆盖面不足第22-23页
    4.3 养老服务创新不足,服务品种单一第23-24页
        4.3.1 养老护理服务有待发展第23页
        4.3.2 人文关怀相对不足第23-24页
    4.4 缺少长期照料机制第24页
    4.5 社会化养老机构的人员弱质化,缺乏专业性第24-26页
        4.5.1 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第24-25页
        4.5.2 人员流动性大第25页
        4.5.3 缺乏专业素质,难以确保服务质量第25-26页
第5章 亚洲国家和国内若干地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经验第26-34页
    5.1 新加坡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经验第26页
    5.2 日本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经验第26-28页
        5.2.1 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第27页
        5.2.2 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体系第27页
        5.2.3 创建形式多样的养老机构组织第27-28页
        5.2.4 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队伍体系第28页
    5.3 香港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经验第28-30页
        5.3.1 发展多元化服务主体,注重社会参与第28-29页
        5.3.2 创新服务种类,确保全面覆盖第29页
        5.3.3 制定严格行业标准,确保服务专业化第29-30页
        5.3.4 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支持社会服务发展第30页
    5.4 北京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经验第30-31页
    5.5 借鉴及启示第31-34页
        5.5.1 需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社会化政策体系第31-32页
        5.5.2 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社会组织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第32页
        5.5.3 需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第32-33页
        5.5.4 需要拓展建立地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第33页
        5.5.5 需要创建为老服务人才培养、输送机制第33-34页
第6章 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建议第34-40页
    6.1 明确政府职责,加强政府与市场有效合作第34-35页
    6.2 鼓励社会投资,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链第35-36页
    6.3 合理资源配置,整合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第36-37页
        6.3.1 共享现有社会福利设施资源第36页
        6.3.2 规划改造现有闲置场地第36-37页
    6.4 创新养老服务形态,发展多形式养老机构第37页
        6.4.1 建立“医养一体化”养老机构第37页
        6.4.2 发展大型规模化连锁养老机构第37页
    6.5 创建长期照护保险,保障养老资金支付第37-38页
    6.6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增加优秀人才储备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后记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大行政决策方案合法化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天津市非公企业团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