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沥青路面车辙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2 沥青路面分析的基本理论第16-32页
    2.1 线弹性断裂力学基本理论第16-23页
        2.1.1 裂缝的开裂模式第16-17页
        2.1.2 裂缝尖端应力场和位移场第17-20页
        2.1.3 脆性断裂K准则第20页
        2.1.4 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计算方法第20-22页
        2.1.5 裂缝尖端的奇异单元第22-23页
    2.2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理论第23-32页
        2.2.1 粘弹性材料性质第23页
        2.2.2 粘弹性本构模型第23-30页
        2.2.3 时温等效原理第30-32页
3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建模分析第32-52页
    3.1 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第32-33页
    3.2 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分析第33-39页
        3.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3-35页
        3.2.2 行车荷载作用下基层反射裂缝的力学分析第35-36页
        3.2.3 行车荷载作用下参数敏感性分析第36-39页
    3.3 温度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分析第39-45页
        3.3.1 模型简化及计算参数第39-40页
        3.3.2 温度荷载作用下基层反射裂缝力学分析第40-41页
        3.3.3 温度荷载作用下参数敏感性分析第41-45页
    3.4 基层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第45-49页
        3.4.1 合理选择面层材料和适当增加面层的厚度第45页
        3.4.2 对半刚性材料进行合理的组成设计第45页
        3.4.3 加铺土工合成材料第45-48页
        3.4.4 在面层和基层间增加柔性基层第48页
        3.4.5 基层预切缝第48-49页
        3.4.6 面层与基层间设置应力吸收层第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2页
4 沥青路面车辙的建模分析第52-76页
    4.1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产生和发展第52-53页
    4.2 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性质与参数第53-55页
        4.2.1 沥青路面结构第53页
        4.2.2 沥青混合料蠕变模型及参数第53-54页
        4.2.3 基层和土基材料的弹性参数第54-55页
    4.3 路面作用荷载的确定第55-57页
        4.3.1 作用荷载的简化第55-56页
        4.3.2 荷载作用时间第56-57页
    4.4 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7-58页
    4.5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第58-69页
        4.5.1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规律分析第58-63页
        4.5.2 沥青路面车辙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63-69页
    4.6 沥青路面车辙的防治措施第69-74页
        4.6.1 材料及结构设计方面第69-73页
        4.6.2 施工质量及管理方面第73-74页
        4.6.3 道路运营期管理方面第74页
    4.7 本章小结第74-76页
5 沥青路面病害处治第76-88页
    5.1 工程概况第76-77页
    5.2 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方案设计第77-82页
        5.2.1 沥青路面裂缝处治方案第77-81页
        5.2.2 沥青路面车辙处治方案第81-82页
    5.3 沥青路面病害处治质量控制第82-88页
        5.3.1 沥青路面病害处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82-85页
        5.3.2 沥青路面病害处治部分施工工艺第85-8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6.1 主要结论第88-89页
    6.2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DN的数据承载网高效数据传输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