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2.1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 第12-16页 |
2.1.1 内部牵制阶段 | 第12-13页 |
2.1.2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 第13-14页 |
2.1.3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 第14页 |
2.1.4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 第14-16页 |
2.1.5 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内部控制阶段 | 第16页 |
2.2 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 第16-20页 |
2.2.1 早期的内部控制实践 | 第16-17页 |
2.2.2 改革开放之后的内部控制发展 | 第17-18页 |
2.2.3 前期研究成果 | 第18-20页 |
3. 我国上市医药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A公司为例 | 第20-36页 |
3.1 A公司概况 | 第20-21页 |
3.2 A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 | 第21-22页 |
3.3 A公司组织结构 | 第22-23页 |
3.4 A公司内部控制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3.5 A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33页 |
3.5.1 董事会、监事会作用待落实 | 第24-25页 |
3.5.2 存货管理及其财务风险控制待加强 | 第25-27页 |
3.5.3 地方性扶持政策需全面落实 | 第27-30页 |
3.5.4 销售费用控制力度待加强 | 第30-33页 |
3.6 制约A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原因 | 第33-36页 |
3.6.1 管理层风险意识稍滞后 | 第33页 |
3.6.2 风险控制委员会职责待进一步落实 | 第33-34页 |
3.6.3 控制活动不够有效 | 第34页 |
3.6.4 相应政策更新不及时 | 第34-36页 |
4. 改善A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 第36-42页 |
4.1 优化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 | 第36-38页 |
4.1.1 充分落实领导层职责 | 第36-37页 |
4.1.2 加强员工内部控制意识 | 第37-38页 |
4.2 切实控制存货风险 | 第38-39页 |
4.2.1 针对濒危不可再生且无法人工培植的原材料 | 第38页 |
4.2.2 针对可人工培植及可再生的原材料 | 第38-39页 |
4.2.3 针对产成品 | 第39页 |
4.3 加强营销费控制 | 第39-40页 |
4.3.1 严格锁定开支内容及范围 | 第39-40页 |
4.3.2 严审费用产生的所有环节 | 第40页 |
4.3.3 强化费用稽查 | 第40页 |
4.4 加强政策风险控制管理 | 第40-42页 |
5. 结论 | 第42-44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42页 |
5.2 论文的不足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