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1.1 油气田压裂技术概述 | 第10-12页 |
1.1.1 油气田压裂技术的发展 | 第10页 |
1.1.2 压裂作业原理 | 第10-11页 |
1.1.3 油气井压裂的作用 | 第11-12页 |
1.2 压裂液的组成、分类及常用添加剂 | 第12-18页 |
1.2.1 压裂液的组成 | 第12-13页 |
1.2.2 压裂液的分类 | 第13-15页 |
1.2.3 压裂用的添加剂 | 第15-18页 |
1.3 压裂废液的来源以及对环境的危害 | 第18-19页 |
1.3.1 压裂施工中产生废液的环节 | 第18页 |
1.3.2 压裂废液对油气储层和环境的影响 | 第18-19页 |
1.4 压裂废液及油田污水处理主要工艺概况 | 第19-23页 |
1.4.1 填埋法 | 第19页 |
1.4.2 焚烧法 | 第19页 |
1.4.3 固化法 | 第19-20页 |
1.4.4 混凝法 | 第20页 |
1.4.5 化学氧化法 | 第20-21页 |
1.4.6 微电解法 | 第21-22页 |
1.4.7 活性炭吸附 | 第22页 |
1.4.8 生化降解法 | 第22-23页 |
1.5 处理工艺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总结 | 第23-24页 |
1.6 本论文实验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压裂废液中污染物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 | 第25-30页 |
2.1 实验所用仪器及所需试剂 | 第25-26页 |
2.1.1 实验所需仪器 | 第25页 |
2.1.2 实验所需试剂 | 第25-26页 |
2.2 实验分析内容 | 第26-28页 |
2.2.1 油田压裂废液pH的测定 | 第26页 |
2.2.2 油田压裂废液粘度的测定 | 第26页 |
2.2.3 压裂返排废液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4 压裂废液中石油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2.5 油田压裂废液中悬浮物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2.6 油田压裂废液色度 | 第27-28页 |
2.2.7 油田压裂废液中所含重金属量的测定 | 第28页 |
2.3 评价方法与分析结果 | 第28-29页 |
2.3.1 评价方法 | 第28页 |
2.3.2 评价结果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压裂返排废液OCF一次氧化单元 | 第30-50页 |
3.1 实验仪器、试剂及操作步骤: | 第30-31页 |
3.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3.1.2 主要实验药品试剂 | 第31页 |
3.1.3 主要实验步骤 | 第31页 |
3.2 氧化剂的筛选 | 第31-38页 |
3.2.1 以过硫酸钾为氧化剂对废液COD去除效果 | 第32页 |
3.2.2 氧化剂N对废液COD去除效果 | 第32-33页 |
3.2.3 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对废液COD去除效果 | 第33-34页 |
3.2.4 以氧化剂C为氧化剂对废液COD去除效果 | 第34-35页 |
3.2.5 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对废液COD去除效果 | 第35-37页 |
3.2.6 氧化剂复配对COD去除效果影响 | 第37-38页 |
3.3 氧化剂N一次氧化条件的确定 | 第38-48页 |
3.3.1 氧化剂N试剂类型的筛选 | 第38-40页 |
3.3.2 氧化剂N作为氧化剂时对测定COD过程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3 pH对氧化剂N氧化效果的影响 | 第42页 |
3.3.4 试用不同促进剂对氧化剂N增强促进效果 | 第42-44页 |
3.3.5 pH及氧化时间对氧化剂N分解速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6 搅拌状态下氧化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7 不同氧化时间对体系粘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8 搅拌强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压裂返排废液OCF二次氧化调质单元 | 第50-56页 |
4.1 氧化剂C二次氧化 | 第50-53页 |
4.1.1 不同pH下氧化剂C氧化效果 | 第50-51页 |
4.1.2 不同氧化剂C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51页 |
4.1.3 氧化剂C投加量对二次氧化后出水pH及粘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 氧化剂C氧化调质对混凝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1 氧化剂C调质对混凝后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2 调质混凝后对体系粘度的影响 | 第54页 |
4.3 氧化剂C氧化调质后出水取图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油田压裂返排废液混凝单元 | 第56-67页 |
5.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6-57页 |
5.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6页 |
5.1.2 主要实验药品试剂 | 第56-57页 |
5.2 混凝机理与混凝剂 | 第57-58页 |
5.2.1 混凝机理 | 第57页 |
5.2.2 混凝剂 | 第57-58页 |
5.3 混凝处理 | 第58-61页 |
5.3.1 混凝剂的选择 | 第58-59页 |
5.3.2 混凝剂P投加量的确定 | 第59-60页 |
5.3.3 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5.3.4 混凝剂复配效果 | 第61页 |
5.4 助凝剂的选择与影响因素 | 第61-66页 |
5.4.1 搅拌转速的确定 | 第62-63页 |
5.4.2 助凝剂的筛选 | 第63-65页 |
5.4.3 助凝剂投加量的确定 | 第65页 |
5.4.4 混凝沉降过滤后效果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详细摘要 | 第73-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