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1 深海冷泉环境 | 第11-13页 |
1.1.1 冷泉的形成与分布 | 第11-12页 |
1.1.2 冷泉流体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1.1.3 冷泉生物群落 | 第13页 |
1.2 深海偏顶蛤 | 第13-18页 |
1.2.1 深海偏顶蛤概述 | 第13-14页 |
1.2.2 深海偏顶蛤与共生菌 | 第14-16页 |
1.2.3 贝类营养物质的储存与利用 | 第16-18页 |
1.3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3.1 代谢组学概述 | 第18-21页 |
1.3.2 代谢组学在贝类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1.4.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南海冷泉平端深海偏顶蛤生化组成研究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25页 |
2.2.2 测定方法 | 第25-28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2.3 结果 | 第28-32页 |
2.3.1 一般生化成分特征 | 第28-30页 |
2.3.2 氨基酸组成特征 | 第30-32页 |
2.4 讨论 | 第32-34页 |
2.4.1 基本生化成分 | 第32-33页 |
2.4.2 氨基酸组成 | 第33-34页 |
2.5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平端深海偏顶蛤营养物质利用的代谢组研究 | 第36-62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3.2.1 样品采集 | 第37页 |
3.2.2 培养条件 | 第37页 |
3.2.3 外套膜代谢组提取 | 第37-38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9-58页 |
3.3.1 甲烷与非甲烷培养的平端深海偏顶蛤外套膜代谢组研究 | 第39-52页 |
3.3.2 不同培养时间下平端深海偏顶蛤外套膜的代谢组研究 | 第52-58页 |
3.4 讨论 | 第58-60页 |
3.4.1 糖类/能量代谢 | 第58-59页 |
3.4.2 脂类代谢 | 第59-60页 |
3.4.3 蛋白质代谢 | 第60页 |
3.4.4 核酸代谢 | 第60页 |
3.5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2-64页 |
4.1 南海冷泉平端深海偏顶蛤的基本生化组成 | 第62页 |
4.2 平端深海偏顶蛤在饥饿状态下的代谢组差异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