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TCR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分子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1.1.1 TCR信号通路简介 | 第10-12页 |
1.1.2 TC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鱼类免疫学中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3 TCR信号通路的上下游通路简介 | 第13-14页 |
1.2 斜带石斑鱼简介 | 第14-15页 |
1.2.1 分类及分布情况 | 第14页 |
1.2.2 形态特征 | 第14-15页 |
1.2.3 养殖情况 | 第15页 |
1.3 鱼类免疫系统 | 第15-18页 |
1.3.1 免疫器官及组织 | 第15-16页 |
1.3.2 免疫细胞 | 第16-17页 |
1.3.3 体液免疫因子 | 第17-18页 |
1.4 鱼类粘膜免疫 | 第18-20页 |
1.4.1 粘膜免疫与疫苗 | 第18-19页 |
1.4.2 粘膜免疫组织中的抗体 | 第19-20页 |
1.4.3 粘膜免疫组织中的T细胞 | 第20页 |
1.5 刺激隐核虫及其免疫学研究 | 第20-22页 |
1.5.1 刺激隐核虫的分类和生活史 | 第20-21页 |
1.5.2 刺激隐核虫的感染形式 | 第21-22页 |
1.5.3 白点病的防治 | 第22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ECCD3Ε ,ECCD45,ECLCK,ECFYN,ECZAP70的鉴定 | 第24-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1 实验鱼 | 第24-25页 |
2.1.2 本实验所用试剂及器材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2.2.1 转录组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2.2.2 组织样品的采集 | 第26页 |
2.2.3 组织RNA的提取 | 第26-28页 |
2.2.4 RNA反转录 | 第28页 |
2.2.5 PCR | 第28页 |
2.2.6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8-29页 |
2.2.7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 第29-30页 |
2.2.8 序列鉴定和分析 | 第3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2.3.1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2.3.2 基因比对图 | 第32-37页 |
2.3.3 进化树 | 第37页 |
2.3.4 EcCD3ε ,EcCD45,EcLCK,EcFYN,EcZAP70同其它脊椎动物的同源比对 | 第37-38页 |
2.4 讨论 | 第38-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健康鱼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鉴定 | 第41-4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3.1.1 实验鱼 | 第41页 |
3.1.2 本实验所用试剂及器材 | 第4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3.2.1 组织样品的采集 | 第41页 |
3.2.2 组织R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3.2.3 RNA反转录 | 第42页 |
3.2.4 荧光定量PCR | 第42-43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3.3.1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页 |
3.3.2 健康石斑鱼的组织分布图 | 第43-44页 |
3.4 讨论 | 第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刺激隐核虫感染后的基因表达鉴定 | 第45-5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4.1.1 实验鱼 | 第45页 |
4.1.2 刺激隐核虫的传代和保种 | 第45页 |
4.1.3 本实验所用试剂及器材 | 第45-46页 |
4.1.4 本实验所用引物列表 | 第4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4.2.1 组织样品的采集 | 第46-47页 |
4.2.2 RNA的提取 | 第47页 |
4.2.3 RNA反转录 | 第47页 |
4.2.4 荧光定量PCR | 第4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7-52页 |
4.3.1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4.3.2 刺激隐核虫感染后的基因表达图谱分析 | 第48-52页 |
4.4 讨论 | 第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附件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