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过程多质量特性耦合与预测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质量特性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质量特性的映射和传递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质量特性的排序分级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质量特性的优化评价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课题来源和创新点 | 第15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1.3.2 论文创新点 | 第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制造过程质量特性及耦合理论研究 | 第17-30页 |
2.1 制造过程质量特性内涵 | 第17-20页 |
2.1.1 质量与质量特性 | 第17-18页 |
2.1.2 质量特性的分类 | 第18-20页 |
2.2 质量特性的演化和分解 | 第20-22页 |
2.3 质量特性耦合产生原因 | 第22-23页 |
2.4 质量特性耦合关系分析 | 第23-26页 |
2.4.1 两个质量特性耦合关系分析 | 第23-25页 |
2.4.2 多个质量特性耦合关系分析 | 第25-26页 |
2.5 质量特性解耦策略 | 第26-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质量特性耦合强度研究 | 第30-49页 |
3.1 质量特性耦合强度定义 | 第30-31页 |
3.2 网络分析法原理 | 第31-34页 |
3.3 基于模糊理论和群体聚类的网络分析法改进 | 第34-39页 |
3.3.1 基于模糊三角数的决策权重确定 | 第34-37页 |
3.3.2 基于群体聚类的专家权重确定 | 第37-39页 |
3.4 基于改进网络分析法耦合强度分析 | 第39-42页 |
3.5 实例分析 | 第42-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质量特性预测解耦控制技术研究 | 第49-69页 |
4.1 预测解耦控制概述 | 第49-51页 |
4.1.1 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4.1.2 预测解耦控制 | 第50-51页 |
4.2 质量特性预测解耦控制模型 | 第51-54页 |
4.3 基于最小二乘质量特性耦合关系辨识 | 第54-57页 |
4.3.1 单输入输出系统耦合关系辨识 | 第54-55页 |
4.3.2 多输入输出系统耦合关系辨识 | 第55-57页 |
4.4 质量特性预测解耦算法控制律求解 | 第57-66页 |
4.4.1 基于误差权矩阵的质量特性预测解耦 | 第57-60页 |
4.4.2 前馈补偿质量特性预测解耦 | 第60-62页 |
4.4.3 开环质量特性预测解耦 | 第62-66页 |
4.5 质量特性预测解耦算法实现 | 第66-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切削加工质量特性预测解耦分析 | 第69-80页 |
5.1 切削加工关键质量特性分析 | 第69-70页 |
5.2 切削加工耦合关系模型建立 | 第70页 |
5.3 切削加工耦合关系系统辨识 | 第70-73页 |
5.4 切削加工预测解耦仿真与分析 | 第73-79页 |
5.4.1 初始模型与参数选取 | 第73-74页 |
5.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4-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