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6页 |
1.2.1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多智能体系统对抗一致性问题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预备理论知识 | 第18-22页 |
2.1 图论 | 第18-19页 |
2.2 矩阵理论 | 第19-20页 |
2.3 一致性控制算法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多智能体系统两部分对抗一致性研究 | 第22-44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系统描述 | 第22-23页 |
3.3 一阶多智能体系统两部分对抗一致性(零时滞) | 第23-27页 |
3.3.1 一阶多智能体系统两部分对抗一致性控制算法 | 第23-24页 |
3.3.2 一阶多智能体两部分对抗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24-25页 |
3.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5-27页 |
3.4 一阶多智能体系统两部分对抗一致性(加时滞) | 第27-31页 |
3.4.1 一阶多智能体系统两部分对抗一致性控制算法 | 第27页 |
3.4.2 一阶多智能体两部分对抗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27-29页 |
3.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9-31页 |
3.5 二阶多智能体系统两部分对抗一致性(零时滞) | 第31-36页 |
3.5.1 二阶多智能体系统两部分对抗一致性控制算法 | 第31-32页 |
3.5.2 二阶多智能体两部分对抗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32-33页 |
3.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3-36页 |
3.6 二阶多智能体系统两部分对抗一致性(加时滞) | 第36-42页 |
3.6.1 二阶多智能体系统两部分对抗一致性控制算法 | 第36页 |
3.6.2 二阶多智能体两部分对抗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36-39页 |
3.6.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9-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多智能体系统四部分对抗一致性研究 | 第44-64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系统描述 | 第44页 |
4.3 一阶多智能体系统四部分对抗一致性(零时滞) | 第44-49页 |
4.3.1 一阶多智能体系统四部分对抗一致性控制算法 | 第44-45页 |
4.3.2 一阶多智能体四部分对抗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45-47页 |
4.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7-49页 |
4.4 一阶多智能体系统四部分对抗一致性(加时滞) | 第49-53页 |
4.4.1 一阶多智能体系统四部分对抗一致性控制算法 | 第49-50页 |
4.4.2 一阶多智能体四部分对抗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50-51页 |
4.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1-53页 |
4.5 二阶多智能体系统四部分对抗一致性 | 第53-58页 |
4.5.1 二阶多智能体系统四部分对抗一致性控制算法 | 第53-54页 |
4.5.2 二阶多智能体四部分对抗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54-55页 |
4.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5-58页 |
4.6 一阶多智能体系统介入四部分对抗一致性 | 第58-63页 |
4.6.1 一阶多智能体系统介入四部分对抗一致性控制算法 | 第58-59页 |
4.6.2 一阶多智能体介入四部分对抗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59-60页 |
4.6.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0-6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4页 |
5.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64-65页 |
5.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