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课题的提出 | 第10-15页 |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0页 |
2 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 第10-11页 |
3 普通高中化学情境教学、学案导学教学的现状 | 第11-12页 |
(二) 课题研究的动态 | 第12页 |
1 国际动态 | 第12页 |
2 国内动态 | 第12页 |
(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四)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1 主要内容 | 第13页 |
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二、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一)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5页 |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5页 |
3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 化学教学情境 | 第16页 |
2 化学情境教学 | 第16页 |
3 学案 | 第16页 |
4 学案导学 | 第16页 |
5 化学教学模式 | 第16-18页 |
三、“情境—学案导学”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18-28页 |
(一) “情境—学案导学”化学教学模式的含义 | 第18页 |
(二) “情境—学案导学”化学教学模式的结构 | 第18-19页 |
(三) “情境—学案导学”化学教学模式的程序 | 第19-20页 |
1 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 第19页 |
2 点拨启迪,自主探究 | 第19页 |
3 归纳点评,拓展迁移 | 第19页 |
4 反馈评价 | 第19-20页 |
(四) “情境—学案导学”化学教学模式的原则 | 第20-24页 |
1 学案辅助功能视角下的设计原则 | 第20-21页 |
2 基于学案的情境创设原则 | 第21-23页 |
3 课堂实施原则 | 第23-24页 |
(五) “情境—学案导学”化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 第24-27页 |
1 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的策略 | 第24-26页 |
2 学案辅助策略 | 第26页 |
3 一学案多情境贯穿课堂的策略 | 第26页 |
4 情境、学案和教材相互配合策略 | 第26-27页 |
5 及时反馈策略 | 第27页 |
(六) 基于情境学习的学案导学教学策略+的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四、基于情境学习的学案导学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 第28-51页 |
(一) 教学案例 | 第28-41页 |
1 新授课教学案例:《苯酚》实验探究课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 第28-32页 |
2 复习课教学案例:《第三章烃和烃的衍生物复习课》教学案例 | 第32-37页 |
3 新授课教学案例:《有机合成》理论课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 第37-41页 |
(二)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1-51页 |
1 实验班与对照班化学成绩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2 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42-51页 |
五、研究的结论、反思与展望 | 第51-54页 |
(一) 研究的结论 | 第51-52页 |
1 学生方面的收获 | 第51页 |
2 教师方面的收获 | 第51-52页 |
(二) 不足与反思 | 第52-53页 |
(三) 研究的展望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76页 |
附录1:《苯酚》(第一课时)学案 | 第57-61页 |
附录2:《烃和烃的衍生物复习课》学案 | 第61-65页 |
附录3:《有机合成》(第一课时)学案 | 第65-70页 |
附录4:《苯酚》学生课后访谈记录 | 第70-71页 |
附录5:《苯酚》课后教师评价(节选) | 第71-72页 |
附录6:教师访谈实录 | 第72-74页 |
附录7:调查问卷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