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武威天梯山石窟陈列馆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滑坡稳定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雨水入渗及人类活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第13-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地理位置及地质环境特征第16-21页
    2.1 陈列馆滑坡体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第16-21页
        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第16页
        2.1.2 气候条件第16-18页
        2.1.3 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第18页
        2.1.4 地质构造第18-19页
        2.1.5 地震第19-21页
第三章 滑坡体特征调查及勘探第21-40页
    3.1 滑坡体现状调查第21-24页
        3.1.1 滑坡体地貌的改造过程第21-23页
        3.1.2 滑坡体后缘与前缘第23-24页
    3.2 陈列馆病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第24-27页
        3.2.1 陈列馆墙体裂缝统计及成因分析第25-27页
    3.3 高密度电阻率法第27-33页
        3.3.1 电阻率法基本理论第28页
        3.3.2 电阻率法布线第28-29页
        3.3.3 探测成果分析第29-32页
        3.3.4 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总结第32-33页
    3.4 地质钻探第33-38页
        3.4.1 地质钻探布孔及技术要求第33-34页
        3.4.2 地层岩(土)性第34-36页
        3.4.3 滑坡体潜在滑移面判断第36-37页
        3.4.4 电阻率法与地质钻探法结果对比分析第37-38页
    3.5 室内试验第38-40页
第四章 滑坡体分析第40-50页
    4.1 滑坡体定性分析第40-44页
        4.1.1 滑坡成因第40-41页
        4.1.2 滑坡体破坏机理分析第41-44页
    4.2 滑坡稳定性定量分析第44-49页
        4.2.1 强度折减法坡体稳定性分析第44-47页
        4.2.2 滑坡体开挖前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第47-48页
        4.2.3 滑坡体地表水入渗后数值模拟第48页
        4.2.4 滑坡体地表水入渗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48-49页
    4.3 现场勘察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49-50页
第五章 滑坡体治理方案选择第50-55页
    5.1 滑坡体加固方案第50-52页
        5.1.1 压脚护坡方案第50页
        5.1.2 格构锚固方案第50-51页
        5.1.3 抗滑桩方案第51-52页
        5.1.4 锚索抗滑桩方案第52页
    5.2 加固方案综合比选第52-53页
    5.3 滑坡体截、排水措施第53-55页
第六章 结论第55-57页
    6.1 主要结论第55页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溶剂热法制备新型四元二维含砷硫属化合物及其物理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Curvelet的地震图像压缩感知重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