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7页 |
1.1 硫属元素的特点 | 第9-10页 |
1.2 硫属化合物种类 | 第10-17页 |
1.2.1 按照元素组成分类 | 第10-11页 |
1.2.2 按照晶体结构分类 | 第11-17页 |
1.3 硫属化合物性能 | 第17-25页 |
1.3.1 非线性光学特性 | 第17-19页 |
1.3.2 光催化性能 | 第19-22页 |
1.3.3 太阳能电池性能 | 第22-25页 |
1.4 硫属化合物制备方法 | 第25-33页 |
1.4.1 固相合成法 | 第25-26页 |
1.4.2 助熔剂法 | 第26-27页 |
1.4.3 离子液热法 | 第27-29页 |
1.4.4 溶剂(水)热法 | 第29-33页 |
1.5 砷元素结构特点 | 第33-35页 |
1.6 选题目的、意义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表征 | 第37-41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37-38页 |
2.2 二元固溶体As_2Q_3(Q=S,Se)的制备 | 第38-39页 |
2.3 性能表征 | 第39-41页 |
2.3.1 SEM和EDS | 第39页 |
2.3.2 粉末X射线衍射(XRD) | 第39-40页 |
2.3.3 热分析 | 第40页 |
2.3.4 UV-Vis漫反射吸收谱 | 第40页 |
2.3.5 X射线单晶衍射 | 第40页 |
2.3.6 理论计算 | 第40-41页 |
第三章 Cs-Cu-As-Q(Q=S,Se)的合成与表征 | 第41-51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Cs_3CuAs_4Q_8 (Q=S,Se)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 第41-49页 |
3.2.1 Cs_3CuAs_4Q_8 (Q=S,Se)的制备 | 第41-43页 |
3.2.2 Cs_3CuAs_4Q_8 (Q=S,Se)的晶体结构 | 第43-46页 |
3.2.3 Cs_3CuAs_4Q_8 (Q=S,Se)的性能 | 第46-49页 |
3.3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A-Ag-As-S (A=Na, K, Cs)的合成与表征 | 第51-75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NaAg_2AsS_3·H_2O和KAg_2AsS_3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 第51-63页 |
4.2.1 NaAg_2AsS_3·H_2O和KAg_2AsS_3的制备 | 第51-53页 |
4.2.2 NaAg_2AsS_3·H_2O和KAg_2AsS_3的结构 | 第53-58页 |
4.2.3 NaAg_2AsS_3·H_2O和KAg_2AsS_3的性能 | 第58-63页 |
4.3 Cs_2Ag_2As_2S_5和Cs_3AgAs_4S_8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 第63-73页 |
4.3.1 Cs_2Ag_2As_2S_5和Cs_3AgAs_4S_8的制备 | 第63-65页 |
4.3.2 Cs_2Ag_2As_2S_5和Cs_3AgAs_4S_8的结构 | 第65-69页 |
4.3.3 Cs_2Ag_2As_2S_5和Cs_3AgAs_4S_8的性能 | 第69-73页 |
4.4 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5-77页 |
5.1 总结 | 第75-76页 |
5.2 创新点 | 第76页 |
5.3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