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

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对黑土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引言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9-13页
        1.2.1 土壤酶研究概况第9-11页
        1.2.2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研究概况第11页
        1.2.3 土壤团聚体内酶和碳研究概况第11-12页
        1.2.4 植被恢复研究概况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5页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5-18页
    2.1 样地概况第15页
        2.1.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第15页
        2.1.2 地形地貌及制备特征第15页
        2.1.3 土壤类型与利用情况第15页
    2.2 土样采集及研究方法第15-17页
        2.2.1 样品采集第15-16页
        2.2.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17-18页
3 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对干筛团聚体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第18-2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18页
    3.2 结果第18-21页
        3.2.1 土壤干筛团聚体粒径分布第18-19页
        3.2.2 土壤干筛团聚体蔗糖酶活性第19-20页
        3.2.3 土壤干筛团聚体 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第20页
        3.2.4 土壤干筛团聚体磷酸酶活性第20-21页
        3.2.5 土壤酶综合活性指标第21页
    3.3 讨论第21-23页
    3.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4 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对土壤湿筛团聚体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第24-3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24页
    4.2 结果第24-27页
        4.2.1 土壤湿筛团聚体粒径分布第24-25页
        4.2.2 土壤湿筛团聚体蔗糖酶活性第25页
        4.2.3 土壤湿筛团聚体 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第25-26页
        4.2.4 土壤湿筛团聚体磷酸酶活性第26页
        4.2.5 土壤综合酶活性指标第26-27页
    4.3 讨论第27-28页
    4.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5 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对土壤团聚体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影响第30-36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30页
    5.2 结果第30-33页
        5.2.1 混合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变化第30-31页
        5.2.2 干筛团聚体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第31页
        5.2.3 干筛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第31-32页
        5.2.4 干筛团聚体高活性有机碳变化第32页
        5.2.5 湿筛团聚体低活性有机碳变化第32-33页
        5.2.6 湿筛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变化第33页
        5.2.7 湿筛团聚体高活性有机碳变化第33页
    5.3 讨论第33-34页
    5.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3页
附录第43-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年龄序列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
下一篇:地形因子对大兴安岭北端寒温带针叶林土壤黑碳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