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

地形因子对大兴安岭北端寒温带针叶林土壤黑碳储量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黑碳在土壤中的积累及其作用第10-14页
        1.2.1 土壤黑碳的稳定性第10-11页
        1.2.2 土壤黑碳的动力学研究第11-13页
        1.2.3 黑碳在土壤中的作用第13页
        1.2.4 影响黑碳在土壤中积累的因素第13-14页
    1.3 黑碳在不同土壤组分中的分布第14-15页
    1.4 地形因子对土壤黑碳含量分布的影响第15页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第17-22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17-18页
        2.1.1 地理位置第17页
        2.1.2 气候第17页
        2.1.3 植被第17-18页
        2.1.4 地形地貌第18页
        2.1.5 土壤类型第18页
    2.2 研究方法第18-22页
        2.2.1 样品采集第18-19页
        2.2.2 样品制备与整合第19页
        2.2.3 分析方法第19-21页
        2.2.4 数据处理第21-22页
3 地形因子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黑碳的影响第22-36页
    3.1 地形因子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22-26页
        3.1.1 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碳总体数量特征第22-23页
        3.1.2 坡位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23-24页
        3.1.3 坡向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24-25页
        3.1.4 坡度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25-26页
    3.2 地形因子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黑碳的影响第26-31页
        3.2.1 寒温带针叶林土壤黑碳总体数量特征第26-28页
        3.2.2 坡位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黑碳的影响第28-29页
        3.2.3 坡向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黑碳的影响第29-30页
        3.2.4 坡度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黑碳的影响第30-31页
    3.3 地形因子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BC/OC的影响第31-34页
        3.3.1 寒温带针叶林土壤BC/OC总体数量特征第31页
        3.3.2 坡位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BC/OC的影响第31-32页
        3.3.3 坡向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BC/OC的影响第32-33页
        3.3.4 坡度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BC/OC的影响第33-34页
    3.4 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关系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地形因子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第36-42页
    4.1 地形因子对寒温带针叶林表层土壤中LFOC和HFOC的影响第36-37页
    4.2 地形因子对寒温带针叶林表层土壤LFOC/SOC和HFOC/SOC的影响第37-38页
    4.3 地形因子对寒温带针叶林表层土壤LFBC和HFBC含量的影响第38-39页
    4.4 地形因子对寒温带针叶林表层土壤LFBC/BC和HFBC/BC的影响第39-40页
    4.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5 土壤有机碳、黑碳及其组分的数量关系第42-47页
    5.1 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间的关系第42-43页
    5.2 土壤黑碳及其组分间的关系第43-44页
    5.3 土壤有机碳与黑碳及其组分的关系第44-45页
    5.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对黑土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下一篇: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