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4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3-14页 |
| 1.4.1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1.4.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 1.5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1.6 基本概念研究 | 第15-17页 |
| 1.6.1 森林可燃物 | 第15页 |
| 1.6.2 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 | 第15页 |
| 1.6.3 森林可燃物含水率 | 第15-16页 |
| 1.6.4 平衡含水率的概念 | 第16页 |
| 1.6.5 时滞的概念 | 第16-17页 |
| 1.7 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影响因子 | 第17-19页 |
| 1.7.1 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 | 第17页 |
| 1.7.2 降水量 | 第17页 |
| 1.7.3 地形和地势 | 第17-18页 |
| 1.7.4 土壤水分 | 第18-19页 |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2页 |
| 2.1 地质地貌 | 第19页 |
| 2.2 植被状况 | 第19-20页 |
| 2.3 气候特征 | 第20页 |
| 2.4 土壤条件 | 第20页 |
| 2.5 森林火灾概况 | 第20-22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 3.1 数据获取 | 第22-23页 |
| 3.1.1 地表可燃物含水率数据采集 | 第22页 |
| 3.1.2 气象数据采集 | 第22-23页 |
| 3.1.3 仪器数据测定 | 第23页 |
| 3.2 数据处理 | 第23-26页 |
| 3.2.1 地表可燃物含水率计算 | 第23-24页 |
| 3.2.2 地表可燃物含水率模型构建 | 第24页 |
| 3.2.3 模型变量选择及误差计算 | 第24-25页 |
| 3.2.4 仪器数据检验 | 第25-26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37页 |
| 4.1 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 | 第26-27页 |
| 4.2 地表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和地形因子的关系 | 第27-28页 |
| 4.3 各林分地表可燃物预测模型 | 第28-31页 |
| 4.4 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 第31-34页 |
| 4.5 仪器数据检验 | 第34-36页 |
| 4.5.1 各林型实验数据与仪器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 | 第34-35页 |
| 4.5.2 各林型实验数据与仪器数据样本间的相关系数 | 第35页 |
| 4.5.3 各林型实验数据与仪器数据样本配对检验结果 | 第35-36页 |
| 4.6 讨论 | 第36-3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37-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7页 |
| 附录 | 第47-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