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分析--以阿里巴巴并购优酷土豆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5-17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1 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 | 第17-19页 |
1.2.2 企业并购价值创造的研究 | 第19-2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21-23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29页 |
2.1 企业并购理论 | 第23页 |
2.1.1 并购的基本内涵 | 第23页 |
2.1.2 并购动因理论 | 第23页 |
2.2 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概述 | 第23-24页 |
2.2.1 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概念 | 第23-24页 |
2.2.2 并购中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重要性 | 第24页 |
2.3 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 第24-27页 |
2.3.1 收益法 | 第24-25页 |
2.3.2 成本法 | 第25页 |
2.3.3 市场法 | 第25-26页 |
2.3.4 三种方法各自的优劣势 | 第26页 |
2.3.5 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 第26-27页 |
2.4 并购价值创造效应理论 | 第27-29页 |
2.4.1 经营协同效应 | 第27页 |
2.4.2 财务协同效应 | 第27页 |
2.4.3 管理协同效应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阿里巴巴并购优酷土豆背景概述 | 第29-39页 |
3.1 互联网行业背景 | 第29页 |
3.2 阿里巴巴集团概述 | 第29-33页 |
3.2.1 阿里巴巴集团简介 | 第29-30页 |
3.2.2 阿里巴巴投资情况概述 | 第30-31页 |
3.2.3 阿里巴巴SWOT分析 | 第31-33页 |
3.3 优酷土豆公司概述 | 第33页 |
3.4 阿里巴巴并购优酷土豆动因分析 | 第33-36页 |
3.4.1 抢占用户数据,扩大市场势力 | 第33-35页 |
3.4.2 实现多元化经营模式 | 第35页 |
3.4.3 充分获取资源,减少交易成本 | 第35-36页 |
3.5 阿里巴巴并购优酷土豆流程分析 | 第36-39页 |
3.5.1 阿里巴巴并购优酷土豆的准备活动分析 | 第36-37页 |
3.5.2 阿里巴巴并购优酷土豆的交易活动分析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优酷土豆公司价值估算 | 第39-49页 |
4.1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预测过程 | 第39-46页 |
4.1.1 利润表经营部分预测 | 第39-42页 |
4.1.2 资本支出 | 第42-44页 |
4.1.3 营运资本增加 | 第44-45页 |
4.1.4 FCF的预测 | 第45-46页 |
4.2 折现率的确定 | 第46-47页 |
4.2.1 权益资本成本Ke的确定 | 第46页 |
4.2.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确定 | 第46-47页 |
4.3 计算自由现金流折现值 | 第47页 |
4.4 评估结论 | 第47-49页 |
第五章 阿里巴巴并购优酷土豆的价值创造分析 | 第49-57页 |
5.1 并购价值创造的效应体现 | 第49-51页 |
5.1.1 经营协同效应 | 第49-50页 |
5.1.2 财务协同效应 | 第50页 |
5.1.3 管理协同效应 | 第50页 |
5.1.4 无形资产协同效应 | 第50-51页 |
5.2 并购价值创造的增值表现 | 第51-57页 |
5.2.1 优酷土豆盈利能力分析 | 第53-54页 |
5.2.2 优酷土豆偿债能力分析 | 第54-55页 |
5.2.3 优酷土豆营运能力分析 | 第55页 |
5.2.4 优酷土豆发展能力分析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