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民国吴县救济院研究(1930-1937)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4页
    一、学术史回顾第8-12页
    二、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第12页
    三、创新与不足第12-14页
第一章 吴县救济院的成立背景与沿革第14-27页
    第一节 救济院成立前吴县的慈善救济事业第14-23页
        一、明清时期苏州的慈善事业第14-18页
        二、民初苏州慈善救济事业的演变第18-19页
        三、1927 年以后苏州慈善救济机构的初步调整和归并第19-23页
    第二节 吴县救济院的成立与发展第23-27页
第二章 吴县救济院的组织管理第27-35页
    第一节 组织架构第27-28页
        一、院部主管机关第27-28页
        二、院部分支机构第28页
        三、下设各所第28页
    第二节 职位设置第28-32页
        一、职员职位设置第28-30页
        二、职员任用情况第30-31页
        三、职员职责及管理第31-32页
    第三节 经费管理第32-35页
        一、基金管理机构第32-33页
        二、基金管理办法第33-35页
第三章 吴县救济院的救助活动第35-55页
    第一节 救助内容第35-46页
        一、院内救济第35-43页
        二、院外救济第43-46页
    第二节 救助规模与水平第46-55页
        一、救助人数和规模第46-52页
        二、救助水平第52-55页
第四章 吴县救济院的经费收支第55-69页
    第一节 经费来源第55-63页
        一、租金第55-59页
        二、利息第59-60页
        三、补助费第60-61页
        四、其他收入第61-63页
    第二节 经费支出第63-69页
        一、行政费第63-66页
        二、事业费第66-69页
余论第69-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8-79页
后记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国“卢德群体”研究--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约克郡剪绒工人为范例
下一篇:寒暄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关系的调节与好结果感知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