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可控酵母致突变菌株的构建及其在瑞氏木霉内切纤维素酶EGⅢ体内定向进化中的应用

目录第3-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绪论第10-19页
    1.蛋白质定向进化技术第10-14页
        1.1 蛋白质定向进化技术原理和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 蛋白质体内定向进化技术第13-14页
    2.酿酒酵母的遗传工程第14页
    3.纤维素酶的分类和工业应用第14-18页
        3.1 纤维素结构第15页
        3.2 纤维素酶分类第15-16页
        3.3 纤维素酶结构第16-17页
        3.4 纤维素酶应用第17-18页
            3.4.1 纺织第17页
            3.4.2 酿酒第17-18页
            3.4.3 饲料第18页
            3.4.4 其它第18页
    4.本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酿酒酵母致突变菌株的构建及参数测定第19-49页
    1 导言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37页
        2.1 菌株和质粒第20-21页
        2.2 分子克隆用酶和试剂第21页
        2.3 培养基第21-22页
        2.4 DNA常规操作第22-23页
        2.5 H_2O_2诱导条件下酵母菌致突变菌株存活率的测定第23页
        2.6 致突变菌株突变率的计算第23-37页
            2.6.1 质粒pGADT7—kan的构建第25-26页
            2.6.2 点突变使kanamycin抗性基因使之失活第26-35页
                2.6.2.1 点突变试剂盒内容第28-29页
                2.6.2.2 选择性寡聚核糖核苷酸(Selection oligonucleotides)第29-30页
                2.6.2.3 材料准备第30页
                2.6.2.4 引物与模板杂交第30-31页
                2.6.2.5 模板DNA的准备第31页
                2.6.2.6 杂交反应体系第31-32页
                2.6.2.7 合成与连接第32-33页
                2.6.2.8 验证感受态细胞效率第33页
                2.6.2.9 转化感受态细胞BMH 71-18mutS第33-34页
                2.6.2.10 提取质粒:第34页
                2.6.2.11 转化感受态细胞JM109第34-35页
                2.6.2.12 转化子测序及抗性的验证第35页
            2.6.3 致突变菌株kanamycin抗性回复突变率的测定第35-3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7-49页
        3.1 致突变菌株的构建第37页
        3.2 致突变菌株回复突变率的测定第37-43页
            3.2.1 质粒pGADT7—kan的构建第37-40页
            3.2.2 点突变kanamycin抗性基因第40-41页
            3.2.3 点突变结果验证第41-43页
        3.3 kanamycin抗性基因回复突变率的测定第43-49页
            3.3.1 不同H_2O_2浓度诱导条件下致突变菌株存活率和回复突变率测定第43-45页
            3.3.2 不同H_2O_2处理时间条件下存活率和回复突变率的测定第45-49页
第三章 瑞氏木霉内切纤维素酶基因EGⅢ在致突变菌株中的体内定向进化第49-66页
    1 导言第49-5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0-56页
        2.1 菌种和质粒第50页
        2.2 分子克隆用酶和试剂第50-51页
        2.3 培养基第51页
        2.4 DNA操作第51页
        2.5 表达质粒pGADT7—egⅢ的构建第51-54页
            2.5.1 引物设计第52-53页
            2.5.2 去磷酸化处理第53页
            2.5.3 egⅢPCR产物酶切连接构建pGADT7—egⅢ质粒第53页
            2.5.4 pGADT7—egⅢ质粒的酶切验证第53-54页
        2.6 pGADT7—egⅢ转化酿酒酵母致突变菌株第54页
        2.7 刚果红染色第54-55页
        2.9 SDS电泳检测发酵液中内切酶第55页
        2.10 活性染色第55页
        2.11 内切酶酶活性测定第55-5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6-66页
        3.1 PCR扩增瑞氏木霉内切纤维素酶EGⅢ基因第56-57页
        3.2 pGADT7—egⅢ的构建第57-59页
        3.3 pGADT7—egⅢ转化酿酒酵母致突变菌株第59页
        3.4 刚果红染色筛选第59-60页
        3.5 酶活性测定第60-61页
        3.6 SDS电泳与活性染色检测目的蛋白第61-62页
        3.7 测序第62-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日房地产市场 发展规律比较研究--以经济高速成长为背景的探讨
下一篇:基于概念格的关联规则挖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