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钛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5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0-13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10-11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1-12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第12-13页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发展概况第13-16页
        1.3.1 碳素类负极材料第13-14页
        1.3.2 硅基负极材料第14页
        1.3.3 锡基负极材料第14-15页
        1.3.4 过渡金属硫化物负极材料第15页
        1.3.5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第15-16页
    1.4 钠离子电池简介第16-18页
        1.4.1 钠离子电池的发展第16-17页
        1.4.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发展概况第17-18页
    1.5 钛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8-22页
        1.5.1 二氧化钛第18-21页
        1.5.2 钛酸钠第21-22页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2-25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25-30页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第25-26页
        2.1.1 实验仪器第25页
        2.1.2 实验药品第25-26页
    2.2 材料物理性能表征第26-27页
        2.2.1 X-射线衍射(XRD)第26-27页
        2.2.2 扫描电镜(SEM)第27页
        2.2.3 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第27页
    2.3 扣式电池的制备第27-28页
        2.3.1 极片的制备第27页
        2.3.2 锂离子电池组装第27页
        2.3.3 钠离子电池组装第27-28页
    2.4 材料电化学性能表征第28-30页
        2.4.1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28页
        2.4.2 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测试第28页
        2.4.3 恒电流间歇滴定(GITT)分析第28-30页
第3章 FCNTs-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第30-41页
    3.1 引言第30-31页
    3.2 材料的制备第31-32页
        3.2.1 FCNTs-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1-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3.3.1 FCNTs-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表征第32-34页
        3.3.2 FCNTs-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储锂性能分析第34-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球形核壳双晶二氧化钛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锂/钠性能研究第41-51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材料的制备第41-42页
        4.2.1 anatase@TiO_2(B)的制备第41-4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4.3.1 anatase@TiO_2(B)的物理表征第42-44页
        4.3.2 anatase@TiO_2(B)的储锂性能分析第44-47页
        4.3.3 anatase@TiO_2(B)的储钠性能分析第47-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5章 Na_2Ti_3O_7/C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第51-59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材料的制备第51-52页
        5.2.1 Na_2Ti_3O_7的制备第51页
        5.2.2 Na_2Ti_3O_7/C的制备第51-5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2-57页
        5.3.1 Na_2Ti_3O_7/C的物理表征第52-54页
        5.3.2 Na_2Ti_3O_7/C的储钠性能分析第54-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2页
    6.1 结论第59-60页
    6.2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致谢第68-69页
个人简历第69-70页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及在水性电解液中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变摩擦系数环境下直线电机驱动的仿生尺蠖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