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10-13页 |
1.1.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1-13页 |
1.1.2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 | 第13页 |
1.2 水性锂离子电池 | 第13-16页 |
1.2.1 水性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3-14页 |
1.2.2 正负极材料(水性锂离子电池)的选择 | 第14-16页 |
1.3 水性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3.1 正极材料 | 第16-20页 |
1.3.2 负极材料 | 第20-22页 |
1.3.3 水性电解液 | 第22页 |
1.4 水性锂离子电池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 第22-23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第2章 试验试剂、仪器及材料表征方法 | 第24-27页 |
2.1 化学试剂和材料 | 第24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3 材料表征、测试及仪器 | 第25-27页 |
第3章 Li_3V_2(PO_4)_3 的合成及在不同水性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7-39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3.2.1 Li_3V_2(PO_4)_3 的制备 | 第27-28页 |
3.2.2 电极的制备 | 第28页 |
3.2.3 材料的物理表征方法 | 第28页 |
3.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8页 |
3.3.1 材料的XRD物理表征 | 第29页 |
3.3.2 材料的SEM表征 | 第29-30页 |
3.3.3 材料在油性锂离子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0-31页 |
3.3.4 材料在水性锂离子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1-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TiO2包覆Li_3V_2(PO_4)_3 在水性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9-49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4.2.1 Li_3V_2(PO_4)_3/TiO_2的制备 | 第39-40页 |
4.2.2 电极的制备 | 第40页 |
4.2.3 材料的物理表征方法 | 第40页 |
4.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0-4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4.3.1 材料的XRD物理表征 | 第41页 |
4.3.2 材料的SEM表征 | 第41-42页 |
4.3.3 材料在水性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2-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Li_3V_2(PO_4)_3-Li FePO_4的合成以及在水性电解液下的电化学研究 | 第49-61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5.2.1 LiFePO4-Li_3V_2(PO_4)_3 的制备 | 第49-50页 |
5.2.2 电极的制备 | 第50页 |
5.2.3 材料的物理表征方法 | 第50页 |
5.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9页 |
5.3.1 Li_3V_2(PO_4)_3-Li FePO_4前驱体的TG-DTG分析 | 第50-51页 |
5.3.2 材料的XRD表征 | 第51-52页 |
5.3.3 材料的SEM表征 | 第52-53页 |
5.3.4 材料在油性锂离子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3-55页 |
5.3.5 材料在水性锂离子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5-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