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武宁“打鼓歌”的历史渊源 | 第11-17页 |
1.1 武宁打鼓歌的悠久历史与田歌的关系 | 第11-14页 |
1.1.1 武宁打鼓歌的悠久历史 | 第11-13页 |
1.1.2 打鼓歌与田歌的关系 | 第13-14页 |
1.2 武宁打鼓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 第14-17页 |
2 武宁“打鼓歌”的艺术形态特征 | 第17-43页 |
2.1 武宁打鼓歌中鼓、鼓师傅、鼓点 | 第17-32页 |
2.1.1 武宁打鼓歌中的鼓 | 第17-19页 |
2.1.2 鼓点 | 第19-31页 |
2.1.3 鼓师傅 | 第31-32页 |
2.2 武宁“打鼓歌”中鼓与表演的结合 | 第32-36页 |
2.2.1 武宁打鼓歌的表演场所 | 第32页 |
2.2.2 打鼓歌的表演时间 | 第32页 |
2.2.3 武宁打鼓歌的表演形式 | 第32-33页 |
2.2.4 武宁打鼓歌的演唱程序 | 第33-36页 |
2.3 武宁“打鼓歌”的音乐形态特点 | 第36-43页 |
2.3.1 武宁打鼓歌的社会属性 | 第36-37页 |
2.3.2 武宁打鼓歌的调式调性 | 第37-43页 |
3 武宁打鼓歌音乐演唱风格的形成 | 第43-69页 |
3.1 武宁打鼓歌的民俗性与文学性的体现 | 第43-47页 |
3.1.1 武宁打鼓歌的民俗性 | 第43-45页 |
3.1.2 武宁打鼓歌的文学性 | 第45-47页 |
3.2 武宁打鼓歌的演唱与方言的结合 | 第47-54页 |
3.2.1 武宁方言的特征及在演唱中的运用 | 第47-54页 |
3.3 武宁打鼓歌与邻近数省打鼓歌的对比 | 第54-61页 |
3.3.1 武宁打鼓歌的与邻近数省的地理位置关系 | 第54-55页 |
3.3.2 武宁打鼓歌与邻近数省打鼓歌的异同 | 第55-61页 |
3.4 武宁打鼓歌的演唱方法与现代民歌演唱方法的异同 | 第61-69页 |
3.4.1 打鼓歌与民歌的共同之处 | 第61-62页 |
3.4.2 武宁打鼓歌的演唱特征 | 第62-63页 |
3.4.3 武宁打鼓歌的唱腔特点 | 第63-67页 |
3.4.4 武宁打鼓歌与现代民歌演唱的差异 | 第67-69页 |
4 武宁“打鼓歌”的保护与传承 | 第69-73页 |
4.1 武宁打鼓歌面临的问题 | 第69-70页 |
4.1.1 武宁打鼓歌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迁 | 第69页 |
4.1.2 武宁打鼓歌传承人的缺乏及被遗忘的原因 | 第69-70页 |
4.2 武宁打鼓歌的保护与传承 | 第70-73页 |
4.2.1 武宁打鼓歌的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 | 第70-72页 |
4.2.2 武宁打鼓歌所受到的保护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