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非金属结构论文--织物结构论文

考虑内充气体与外部膜材共同作用的ETFE气枕力学性能及风致响应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录第12-15页
1 引言第15-39页
    1.1 ETFE气枕式膜结构概述第16-21页
        1.1.1 ETFE膜材与ETFE气枕第17-18页
        1.1.2 ETFE气枕式膜结构的发展与工程应用第18-21页
    1.2 研究背景及目的第21-23页
    1.3 研究现状第23-38页
        1.3.1 ETFE气枕的力学分析与测试第23-25页
        1.3.2 充气膜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第25-31页
        1.3.3 薄膜结构的流固耦合效应研究方法第31-37页
        1.3.4 研究现状小结第37-38页
    1.4 本文研究工作安排第38-39页
2 内充气体与外部膜材的共同作用理论模型第39-61页
    2.1 内充气体的简化模型第39-40页
    2.2 外部膜材平衡方程第40-45页
        2.2.1 结构非线性及大变形基本理论第40-42页
        2.2.2 张拉膜单元平衡方程第42-44页
        2.2.3 充气膜有限元平衡方程第44-45页
    2.3 内充气体平衡方程第45-50页
        2.3.1 内充气体的势流假定第45-46页
        2.3.2 气体有限元平衡方程第46-49页
        2.3.3 界面协调条件第49-50页
    2.4 充气膜结构的共同作用方程第50-55页
        2.4.1 共同作用方程的不同形式第50-51页
        2.4.2 共同作用方程的求解方法第51-55页
    2.5 数值算例第55-59页
        2.5.1 静力分析第55-57页
        2.5.2 自振特性分析第57-59页
    2.6 本章小结第59-61页
3 ETFE气枕静力测试与数值分析第61-83页
    3.1 试验概况第61-64页
        3.1.1 模型设计及制作第61-63页
        3.1.2 试验方案第63-64页
    3.2 测试结果第64-69页
        3.2.1 形态测试第64-65页
        3.2.2 加载测试第65-69页
    3.3 基于共同作用模型的ETFE气枕数值模拟第69-75页
        3.3.1 共同作用有限元模型建立方法第69-70页
        3.3.2 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第70-75页
    3.4 ETFE气枕的承载力分析第75-81页
        3.4.1 失效模式与承载力确定方法第75-78页
        3.4.2 参数分析第78-81页
    3.5 本章小结第81-83页
4 ETFE气枕动力特性研究第83-115页
    4.1 试验概况第83-86页
        4.1.1 模型参数第83-84页
        4.1.2 试验方案第84-86页
    4.2 ETFE气枕模态参数识别第86-101页
        4.2.1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第86-91页
        4.2.2 频率识别结果第91-98页
        4.2.3 振型识别结果第98-99页
        4.2.4 阻尼识别结果第99-101页
    4.3 ETFE气枕动力特性数值分析第101-114页
        4.3.1 不同数值建模方法讨论第102-105页
        4.3.2 共同作用模型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第105-106页
        4.3.3 影响因素分析第106-114页
    4.4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5 风荷载作用下的ETFE气枕随机振动分析第115-137页
    5.1 ETFE气枕随机振动分析基础第115-122页
        5.1.1 薄膜结构风振分析方法第115-119页
        5.1.2 势流体单元的适用性分析第119-122页
    5.2 ETFE气枕的随机振动响应第122-135页
        5.2.1 计算原理及过程第122-125页
        5.2.2 气枕表面风压分布特点第125-130页
        5.2.3 气枕随机振动响应特点第130-135页
    5.3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6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ETFE气枕风致响应第137-167页
    6.1 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及实现第137-140页
        6.1.1 流固耦合界面协调条件第137-138页
        6.1.2 流固耦合系统的方程及求解第138-139页
        6.1.3 ETFE气枕流固耦合模型建立第139-140页
    6.2 流固耦合结果与随机振动结果比较第140-154页
        6.2.1 气枕表面风压第141-142页
        6.2.2 膜面位移第142-146页
        6.2.3 膜面应力与气枕内压第146-151页
        6.2.4 膜面速度及加速度第151-152页
        6.2.5 风振系数第152-154页
    6.3 参数分析第154-164页
        6.3.1 内力响应第155-162页
        6.3.2 流固耦合效应系数第162-164页
    6.4 本章小结第164-167页
7 结论第167-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81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81-18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协调理论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系统发展研究
下一篇:列车自适应鲁棒驾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