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群——一种城市设计的可能性

前言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一 围合空间的实落第8-9页
        二 均质化趋势第9-10页
        三 解体与断裂第10页
    第二节 学术背景第10-14页
        一 亚历山大的理论第11页
        二 凯文·林奇的理论第11-12页
        三 有关建筑类型学第12页
        四 有关建筑现象学第12-13页
        五 桢文彦的理论第13-14页
    第三节 方法的提出第14-18页
        一 场所无处不在第14-15页
        二 群与场所精神第15-18页
第二章 场所精神第18-31页
    第一节 现象学背景第18-21页
        一 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方法第18-19页
        二 海德格尔的存在第19-21页
    第二节 从空间到场所第21-23页
    第三节 场所结构第23-25页
        一 地景与聚落第23-24页
        二 空间与特征第24-25页
    第四节 场所的内涵——栖居第25-26页
        一 定向第25页
        二 认同第25-26页
    第五节 场所的自明性第26-27页
    第六节 意境第27-31页
第三章 群第31-48页
    第一节 群的含义第31-35页
        一 聚落第31-33页
        二 区域第33页
        三 群第33-35页
    第二节 群的类型第35-38页
        一 组团构图式第35-36页
        二 簇群式第36-38页
        三 混合式第38页
    第三节 群的构成第38-48页
        一 界面第39-41页
        二 城市空间第41-43页
        三 地形与绿化第43页
        四 单元第43页
        五 联接第43-48页
第四章 设计语言第48-66页
    第一节 形态学语言第49-55页
        1. 辐射态第49页
        2. 线性态第49-50页
        3. 方格网第50页
        4. 迷宫格第50-51页
        案例一: 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第51-55页
    第二节 类型学语言第55-60页
        1. 连接类型第55-56页
        2. 房屋类型第56页
        3. 构造类型第56-57页
        案例二: 美国“滨海城”第57-60页
    第三节 拓扑学语言第60-66页
        1. 中心第60-61页
        2. 路径与轴线第61页
        3. 领域第61-62页
        案例三: 格蒂中心第62-66页
结束语第66-6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8-71页
后记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氯化铁—氯化铝—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导电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下一篇:辣椒花药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