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

陕西郭家河煤矿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3-25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13-15页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3页
        1.3.1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概念第17-18页
        1.3.2 采煤沉陷机理研究第18-20页
        1.3.3 采煤沉陷预测第20-21页
        1.3.4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第21-22页
        1.3.5 研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第22-23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3页
        1.4.2 技术路线第23页
    1.5 本章小结第23-25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5-38页
    2.1 自然地理第25-26页
        2.1.1 交通位置第25-26页
        2.1.2 气象情况第26页
        2.1.3 水文情况第26页
    2.2 地质环境第26-35页
        2.2.1 地形地貌第26页
        2.2.2 地层与构造第26-31页
        2.2.3 水文地质第31-32页
        2.2.4 地震第32-35页
        2.2.5 工程地质条件第35页
        2.2.6 植被土壤第35页
    2.3 社会经济条件第35-36页
    2.4 矿井生产情况第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3 研究区地质环境现状第38-41页
    3.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第38-39页
        3.1.1 土地、植被及地貌现状第38-39页
        3.1.2 水资源环境影响现状第39页
        3.1.3 地质灾害现状第39页
    3.2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第39-40页
        3.2.1 评估范围的确定第39-40页
        3.2.2 评估结果第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采空区地面塌陷预测第41-57页
    4.1 地面塌陷预测模型第41-46页
        4.1.1 概率积分法基本数学原理第41页
        4.1.2 概率积分法沉陷模型第41-46页
    4.2 开采沉陷预计系统(MSCS)第46-50页
        4.2.1 地表变形分析第47-49页
        4.2.2 采动损害分析第49-50页
    4.3 郭家河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预测第50-56页
        4.3.1 预测范围及内容第50页
        4.3.2 计算参数的选择第50-51页
        4.3.3 地面塌陷预测第51-55页
        4.3.4 采动损害预测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5 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第57-71页
    5.1 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第57-65页
        5.1.1 构造介质第57-59页
        5.1.2 构造形态第59-61页
        5.1.3 构造界面第61-62页
        5.1.4 构造应力第62-64页
        5.1.5 水文地质第64-65页
    5.2 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第65-66页
        5.2.1 土地采动损害等级第65页
        5.2.2 建构物损害等级第65-66页
    5.3 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第66-70页
        5.3.1 确立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第67-69页
        5.3.2 确定评价的物元矩阵模型第69页
        5.3.3 计算关联函数值第69-70页
        5.3.4 评价等级的确定第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6 郭家河矿区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评价第71-86页
    6.1 郭家河地质概况第71-73页
    6.2 参数物元矩阵的建立第73-80页
    6.3 地质抗扰动能力评价第80-85页
    6.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7 郭家河矿区生态环境承受能力评价第86-87页
8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8.1 结论第87-88页
    8.2 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作者简历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组分反应构建抗氧化分子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以Vilsmeier盐为底物对五元、六元杂环化合物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