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2-16页 |
1.2.1 关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关于科技创新组织网络的研究 | 第14页 |
1.2.3 关于科技创新组织网络有序度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4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2.1.1 有序度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1.2 组织网络 | 第20页 |
2.1.3 运行机制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4 科技创新能力的概念 | 第21-22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系统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协同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区域科技创新活动有序度的识别与评估 | 第25-37页 |
3.1 区域科技创新活动有序特征分析 | 第25-26页 |
3.2 区域科技创新活动有序性识别指标体系 | 第26-32页 |
3.2.1 构建的原则 | 第26-27页 |
3.2.2 区域科技创新活动有序性识别指标体系架构 | 第27-30页 |
3.2.3 区域科技创新活动有序性识别指标体系 | 第30-32页 |
3.3 区域科技创新活动有序度识别模型构建 | 第32-37页 |
3.3.1 区域科技创新活动有序度识别原理 | 第32-34页 |
3.3.2 区域科技创新活动有序度识别方法 | 第34-36页 |
3.3.3 有序度的判别标准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有序度的科技创新组织网络的构建 | 第37-49页 |
4.1 有序度对科技创新组织网络的影响 | 第37-40页 |
4.1.1 不同有序度对科技创新组织网络的影响 | 第37-38页 |
4.1.2 科技创新活动有序与组织网络的关系 | 第38页 |
4.1.3 技术创新生命周期与科技创新活动有序的关系 | 第38-40页 |
4.2 科技创新组织网络构建目标与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4.2.1 构建目标 | 第40页 |
4.2.2 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4.3 科技创新组织网络的构建要素 | 第41-42页 |
4.3.1 组织网络主体要素 | 第41页 |
4.3.2 组织网络资源要素 | 第41-42页 |
4.3.3 科技创新活动有序的动力要素 | 第42页 |
4.4 科技创新组织网络构建 | 第42-49页 |
4.4.1 基于有序度的区域科技创新组织网络的总体形态 | 第42-46页 |
4.4.2 基于有序度的区域创新组织网络演进及其作用 | 第46-47页 |
4.4.3 科技创新组织网络构建步骤 | 第47-49页 |
第5章 基于有序度的科技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 | 第49-58页 |
5.1 科技创新活动有序因素与组织网络运行的对应关系 | 第49-50页 |
5.2 科技创新组织网络的动态调整机制 | 第50-53页 |
5.2.1 识别有序水平 | 第50页 |
5.2.2 分析主体职能 | 第50页 |
5.2.3 对应调整关系 | 第50-52页 |
5.2.4 整体流程 | 第52-53页 |
5.3 科技创新组织网络的资源投入机制 | 第53-55页 |
5.3.1 数量有序度的识别 | 第53页 |
5.3.2 资源调整分析 | 第53-54页 |
5.3.3 调整流程描述 | 第54-55页 |
5.4 科技创新组织网络的组织协同机制 | 第55-56页 |
5.5 科技创新组织网络的动态监测机制 | 第56-58页 |
第6章 例证分析 | 第58-65页 |
6.1 例证背景分析 | 第58页 |
6.2 有序度的度量 | 第58-63页 |
6.2.1 序参量的识别 | 第58-62页 |
6.2.2 有序度的分析 | 第62-63页 |
6.3 辽宁科技创新组织网络的构建与运行机制 | 第63-65页 |
6.3.1 组织网络构建 | 第63-64页 |
6.3.2 运行机制 | 第64-6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