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2.1 技术进步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2 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3 文章分析框架与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2 技术差距及其研发因素影响技术进步的机理分析 | 第18-26页 |
2.1 技术差距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基于技术差距双面效应理论 | 第18页 |
2.2 研发因素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分析 | 第18-22页 |
2.2.1 研发因素对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 | 第19-20页 |
2.2.2 研发因素对技术进步的间接影响 | 第20-22页 |
2.3 技术差距变动下研发驱动技术进步的数理模型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数据来源、指标选取与变量计算 | 第26-30页 |
3.1 技术进步率的计算 | 第26-27页 |
3.2 技术差距的测算 | 第27页 |
3.3 研发投入增长率的选取与处理 | 第27-28页 |
3.4 R&D人员强度的度量 | 第28页 |
3.5 研发溢出效应的测度 | 第28-2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技术差距变动下研发对技术进步非对称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30-50页 |
4.1 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方法 | 第30-33页 |
4.1.1 LSTR1模型和LSTR2模型 | 第31-32页 |
4.1.2 模型检验 | 第32-33页 |
4.2 非线性模型形式检验 | 第33-34页 |
4.3 建立研发等因素对技术进步非对称效应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及分析 | 第34-47页 |
4.3.1 模型估计 | 第34-35页 |
4.3.2 转换函数的特征分析及经济含义 | 第35-36页 |
4.3.3 不同技术差距间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转换特征分析及其估计系数分析 | 第36-47页 |
4.4 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0-56页 |
5.1 结论 | 第50-52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5.3 创新之处 | 第54-55页 |
5.4 不足以及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后记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