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2 射孔枪管用钢的服役环境及性能要求 | 第13-17页 |
1.2.1 射孔完井简介 | 第13-15页 |
1.2.2 射孔枪管用钢的服役条件 | 第15-16页 |
1.2.3 射孔枪管用钢的性能要求 | 第16-17页 |
1.3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成分特点 | 第17-19页 |
1.3.1 低合金高强度钢 | 第17-18页 |
1.3.2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成分特点 | 第18页 |
1.3.3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强韧化机理 | 第18-19页 |
1.4 亚温淬火的强韧化机理探讨 | 第19-21页 |
1.4.1 晶粒细化 | 第19-20页 |
1.4.2 裂纹扩展受未溶铁素体阻碍 | 第20页 |
1.4.3 残余奥氏体的作用 | 第20-21页 |
1.5 亚温淬火的主要优点 | 第21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3-31页 |
2.1 实验钢的成分设计 | 第23-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30页 |
2.2.1 钢管的试制 | 第25页 |
2.2.2 轧管工艺参数 | 第25-27页 |
2.2.3 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 第27-29页 |
2.2.4 组织和断口形貌观察 | 第29页 |
2.2.5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完全淬火对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1-47页 |
3.1 轧态式样的金相组织 | 第31页 |
3.2 淬火态试样的组织和性能 | 第31-37页 |
3.2.1 不同淬火工艺处理后的金相组织 | 第31-33页 |
3.2.2 扫描电镜观察淬火后的微观组织 | 第33-34页 |
3.2.3 淬火态试样的晶粒度 | 第34-36页 |
3.2.4 淬火后的硬度 | 第36-37页 |
3.3 回火态试样的组织和性能 | 第37-44页 |
3.3.1 回火后的金相组织 | 第37-38页 |
3.3.2 回火后的力学性能 | 第38-41页 |
3.3.3 冲击断口形貌 | 第41-42页 |
3.3.4 韧脆转变温度的测定 | 第42-44页 |
3.4 冲击断口夹杂物分析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亚温淬火对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61页 |
4.1 亚温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 | 第47-50页 |
4.1.1 不同亚温淬火工艺处理后的金相组织 | 第47-48页 |
4.1.2 亚温淬火后试样的晶粒度 | 第48-50页 |
4.1.3 亚温淬火后的硬度 | 第50页 |
4.2 回火后试样的组织和性能 | 第50-53页 |
4.2.1 亚温淬火并回火后试样的金相组织 | 第50-51页 |
4.2.2 亚温淬火并回火后的力学性能 | 第51-53页 |
4.3 不同原始组织对热处理后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9页 |
4.3.1 不同原始组织亚温淬火后的组织 | 第53-54页 |
4.3.2 不同原始组织亚温淬火并回火后的组织 | 第54-55页 |
4.3.3 三种原始组织回火后的力学性能 | 第55-56页 |
4.3.4 临界区加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低合金高强度钢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组织研究 | 第61-68页 |
5.1 不同加热温度对平衡组织的影响 | 第61-65页 |
5.2 差热分析曲线 | 第65-67页 |
5.2.1 示差热分析仪简介 | 第65-66页 |
5.2.2 DTA曲线 | 第66-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