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交泰丸干预对氯苯丙氨酸致失眠的作用机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序言第11-17页
    1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2 交泰丸的实验研究进展第13-14页
    3 代谢组学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第14-16页
    4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交泰丸干预对氯苯丙氨酸致大鼠失眠的代谢组学研究第17-45页
    1 实验材料第17-19页
        1.1 实验动物第17页
        1.2 实验试剂第17-18页
        1.3 实验仪器第18-19页
    2 实验方法第19-23页
        2.1 交泰丸水提液的制备第19页
        2.2 模型建立及给药方法第19-20页
        2.3 大鼠的自发活动实验第20-21页
        2.4 生物样本采集和预处理第21页
            2.4.1 大鼠尿液样本采集和处理第21页
            2.4.2 大鼠血清样本采集和处理第21页
            2.4.3 大鼠海马组织采集和处理第21页
        2.5 生物样本~1H-NMR测定第21-22页
            2.5.1 尿液样本~1H-NMR测定第21-22页
            2.5.2 血清样本~1H-NMR测定第22页
            2.5.3 海马组织~1H-NMR测定第22页
        2.6 生物样本模式识别分析第22-23页
        2.7 血清和脑组织生化分析第23页
            2.7.1 血清生化分析第23页
            2.7.2 下丘脑、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生化分析第23页
    3 结果第23-39页
        3.1 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第23-24页
        3.2 大鼠的尿液样本~1H-NMR代谢物图谱分析第24-27页
            3.2.1 尿液样本~1H-NMR代谢物图谱第24-25页
            3.2.2 尿液样本代谢指纹图谱的变化第25页
            3.2.3 尿液样本中潜在生物标志物的表征第25-26页
            3.2.4 交泰丸对失眠模型大鼠尿液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第26-27页
        3.3 大鼠的血清样本~1H-NMR代谢物图谱分析第27-29页
            3.3.1 血清样本~1H-NMR代谢物图谱第27页
            3.3.2 血清样本代谢指纹图谱的变化第27-28页
            3.3.3 血清样本中潜在生物标志物的表征第28页
            3.3.4 交泰丸对失眠模型大鼠血清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第28-29页
        3.4 大鼠的海马组织~1H-NMR代谢物图谱分析第29-31页
            3.4.1 海马组织~1H-NMR代谢物图谱第29页
            3.4.2 海马组织代谢指纹图谱的变化第29-30页
            3.4.3 海马组织中潜在生物标志物的表征第30-31页
            3.4.4 交泰丸对失眠模型大鼠海马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第31页
        3.5 大鼠的血清和脑组织生化分析第31-39页
            3.5.1 大鼠血清和各脑组织BDNF、NGF水平第31-33页
            3.5.2 大鼠血清和各脑组织Bcl-2/Bax水平第33-34页
            3.5.3 大鼠血清和各脑组织Glu、CCK-8 水平第34-36页
            3.5.4 大鼠血清和各脑组织IL-2、IL-6 水平第36-38页
            3.5.5 大鼠血清和各脑组织GFAP水平第38-39页
    4 讨论第39-45页
        4.1 生物样本代谢物结果分析第40-42页
            4.1.1 尿液样本代谢物结果分析第40页
            4.1.2 血清样本代谢物结果分析第40-41页
            4.1.3 海马组织代谢物结果分析第41-42页
        4.2 生化指标结果分析第42-45页
            4.2.1 神经保护因子结果分析第42页
            4.2.2 凋亡相关因子结果分析第42-43页
            4.2.3 神经递质结果分析第43页
            4.2.4 细胞因子结果分析第43-44页
            4.2.5 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分析第44-45页
第三章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56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及其金属配合物制备、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桔梗皂苷D及金属(钌、铱)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