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5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2-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7-32页 |
2.1 二维码支付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2.2 用户接受意愿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2页 |
2.2.1 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 | 第19页 |
2.2.2 理性行为理论 | 第19-20页 |
2.2.3 计划行为理论 | 第20-21页 |
2.2.4 感知风险理论 | 第21-22页 |
2.3 双边市场理论与研究现状 | 第22-31页 |
2.3.1 双边市场的定义与特征 | 第22-24页 |
2.3.2 双边市场的分类 | 第24-25页 |
2.3.3 双边市场的市场结构研究 | 第25-26页 |
2.3.4 双边市场的市场行为研究 | 第26-29页 |
2.3.5 双边市场理论的应用研究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二维码支付用户接受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第32-42页 |
3.1 构建二维码支付用户接受影响因素模型 | 第32-33页 |
3.2 研究假设提出 | 第33-37页 |
3.3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 第37-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二维码支付用户接受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42-60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42页 |
4.2 问卷前测与修改 | 第42-47页 |
4.2.1 数据分析统计工具及方法 | 第42-43页 |
4.2.2 信度分析 | 第43-44页 |
4.2.3 效度分析与因子分析 | 第44-47页 |
4.3 问卷发放及数据统计 | 第47-49页 |
4.3.1 用户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4.3.2 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情况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4.4 数据分析 | 第49-58页 |
4.4.1 信度分析 | 第49-50页 |
4.4.2 效度分析与因子分析 | 第50-55页 |
4.4.3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第55-58页 |
4.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二维码支付平台定价机制的研究 | 第60-72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二维码支付平台的双边市场结构 | 第60-61页 |
5.3 二维码支付平台的双边市场属性 | 第61-63页 |
5.3.1 一般属性 | 第61-62页 |
5.3.2 特有属性 | 第62-63页 |
5.4 模型分析 | 第63-69页 |
5.4.1 垄断模型 | 第63-66页 |
5.4.2 竞争模型 | 第66-69页 |
5.5 结果讨论 | 第69-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双边用户多归属性对二维码支付平台运营策略影响 | 第72-84页 |
6.1 引言及相关文献 | 第72页 |
6.2 双边多归属条件下的二维码支付平台竞争模型构建 | 第72-73页 |
6.3 双边多归属条件下的二维码支付平台竞争模型推导 | 第73-77页 |
6.4 结果分析 | 第77-81页 |
6.5 案例:支付宝及微信二维码支付平台定价及运营策略分析 | 第81-8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84页 |
7.2 管理建议 | 第84-86页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附录 | 第96-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