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我国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经营模式分类第11页
        1.2.2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风险第11-12页
        1.2.3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第12页
        1.2.4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博弈论分析第12页
    1.3 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二章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概述第13-19页
    2.1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界定第13页
    2.2 民间网络借贷行为的理论基础第13-16页
        2.2.1 社会交换理论第13-14页
        2.2.2 互联网金融理论第14页
        2.2.3 交易成本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4-16页
    2.3 我国民间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现状第16-19页
        2.3.1 P2P网络借贷的起源与发展第16页
        2.3.2 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现状第16-19页
第三章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分析第19-41页
    3.1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分类概述第19-25页
        3.1.1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传统模式第19-20页
        3.1.2 以标的为分类的分类模式第20-23页
        3.1.3 以法律关系为标准的分类模式第23-25页
    3.2 我国典型P2P借贷平台运行模式分析第25-36页
        3.2.1 拍拍贷第25-29页
        3.2.2 宜信第29-32页
        3.2.3 陆金所第32-36页
    3.3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6-41页
        3.3.1 存在违法、犯罪的风险第36-39页
        3.3.2 平台资金管理风险第39页
        3.3.3 平台业务同质化第39页
        3.3.4 借款人违约风险第39-41页
第四章 我国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监管路径之博弈分析第41-52页
    4.1 演化博弈理论基础第41-42页
    4.2 P2P平台监管必要性之静态博弈分析第42-43页
        4.2.1 P2P平台期望收益第42-43页
        4.2.2 监管部门期望收益第43页
        4.2.3 小结第43页
    4.3 P2P平台借贷行为之演化博弈分析第43-51页
        4.3.1 P2P平台与借款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第43-50页
        4.3.2 平台与企业复制动态方程的关系第50-51页
    4.4 结论第51-52页
第五章 促进我国民间网络借贷平台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第52-61页
    5.1 对政府监管的建议第52-57页
        5.1.1 分业务监管、鼓励金融创新第53-55页
        5.1.2 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规范行业运行机制第55页
        5.1.3 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共享,完善征信体制建设第55-56页
        5.1.4 推动加强行业自律建设第56-57页
    5.2 对网络借贷平台的建议第57-61页
        5.2.1 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第57-58页
        5.2.2 加强风险控制机制建设第58-59页
        5.2.3 重视移动客户端市场开拓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若干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二维码支付用户接受影响因素与平台运营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