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黄土与地基论文

预应力锚索在黄土地层的锚固效果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1-18页
        1.2.1 锚索支护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岩土锚固作用机理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拉拔荷载作用下锚索受力特性第14-16页
        1.2.4 横向荷载作用下锚索受力特性第16-18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案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8-19页
        1.3.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预应力锚索锚固性能的现场试验第20-34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现场试验第20-25页
        2.2.1 试验目的和原理第21-22页
        2.2.2 试验材料及物理力学指标第22-23页
        2.2.3 试验分组第23-24页
        2.2.4 试验过程第24-25页
    2.3 锚索锚固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第25-28页
        2.3.1 试验结果第25-27页
        2.3.2 锚固长度对锚索锚固性能的影响分析第27-28页
        2.3.3 注浆体配合比对锚索锚固性能的影响第28页
    2.4 锚索拉拔P-S曲线分析第28-32页
        2.4.1 现有P-S曲线模型第28-30页
        2.4.2 现场试验的P-S曲线分析第30-31页
        2.4.3 现场试验P-S曲线的弹性与塑性位移分析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3 锚固段荷载传递及抗剪强度参数研究第34-50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现有剪切滑移模型介绍第34-37页
    3.3 锚固层界面荷载传递分析第37-41页
        3.3.1 锚固体与岩土体界面荷载传递弹性分析第39页
        3.3.2 锚固体与岩土体界面荷载传递弹塑性分析第39-41页
        3.3.3 锚固体与岩土体界面进入残余变形阶段分析第41页
    3.4 锚索抗剪强度参数的分析第41-47页
        3.4.1 锚固体与岩土体之间粘结强度经验取值第41-43页
        3.4.2 锚固体与岩土体之间粘结强度理论分析第43-46页
        3.4.3 锚索注浆体与黄土体抗剪强度值的确定第46-47页
    3.5 算例分析第47-48页
        3.5.1 锚固体处于弹性阶段分析第47-48页
        3.5.2 锚固体处于弹塑性阶段分析第48页
        3.5.3 锚固体进入残余变形性阶段分析第48页
    3.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4 横向荷载作用下锚索变形及受力机理研究第50-65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横向荷载作用分析第50-55页
        4.2.1 模型选择第50-51页
        4.2.2 模型建立第51-52页
        4.2.3 受力分析第52-55页
    4.3 算例分析第55-63页
        4.3.1 参数分析第56-62页
        4.3.2 力学分布特征分析第62-63页
        4.3.3 失效机理分析第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5 界面抗剪粘结性能的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第65-74页
    5.1 引言第65页
    5.2 锚固体和岩土体界面相互作用第65-66页
    5.3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应用第66-68页
    5.4 锚索拉拔试验模拟第68-70页
        5.4.1 有限单元的选取第68-69页
        5.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9-70页
    5.5 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第70-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宁砂土隧道盾构施工开挖面稳定性及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下一篇: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围岩温度场及冻胀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