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征 | 第8-16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的内涵 | 第8-12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的含义 | 第8-9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9-12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的特征 | 第12-16页 |
(一) 自主性 | 第12页 |
(二) 过程性 | 第12-13页 |
(三) 实践性 | 第13页 |
(四) 创造性 | 第13页 |
(五) 思想性 | 第13-14页 |
(六) 趣味性 | 第14页 |
(七) 综合性 | 第14页 |
(八) 开放性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实施的依据与意义 | 第16-24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实施的依据 | 第16-20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实施的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构建的实践基础 | 第18-20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实施的意义 | 第20-24页 |
(一) 贯彻思想政治新课改理念的内在要求 | 第20-21页 |
(二) 改善思想政治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 | 第21页 |
(三)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迫切需要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成因 | 第24-29页 |
一、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一) 课程的"悬空"实施 | 第24-25页 |
(二) 师生角色定位不清 | 第25-26页 |
(三) 活动评价注重形式 | 第26页 |
二、问题成因分析 | 第26-29页 |
(一) 思想认识的偏差 | 第26-27页 |
(二) 理论研究的滞后 | 第27页 |
(三) 教师素质的欠缺 | 第27-28页 |
(四) 管理体系的缺失 | 第28页 |
(五) 保障体系的缺失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的策略 | 第29-44页 |
一、精心设计 | 第29-30页 |
(一) 科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目标 | 第29-30页 |
(二) 精心设计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的内容 | 第30页 |
二、有效实施 | 第30-35页 |
(一) 明确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内容的分类 | 第30-31页 |
(二) 正确选择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内容 | 第31-33页 |
(三) 正确选择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程的实施形式 | 第33-35页 |
三、科学评价 | 第35-41页 |
(一) 明确评价原则 | 第35-36页 |
(二) 确定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三) 多种评价方法综合使用 | 第37-40页 |
(四) 谨慎有效地使用评价结果 | 第40页 |
(五) 加强对评价结果的有效管理 | 第40-41页 |
四、条件保障 | 第41-44页 |
(一) 加强师资培训 | 第41-42页 |
(二) 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第42页 |
(三) 加强组织管理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