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水质污染改善规划研究--以杭州市江干区为例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城市河流污染问题状况不容乐观 | 第12-13页 |
1.1.2 城市河流水质改善成为重要课题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国外城市河流治理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城市河流治理研究 | 第14-16页 |
1.3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江干区河流现状概况 | 第19-36页 |
2.1 河流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2.2 河流现状水质分析 | 第21-33页 |
2.2.1 研究分区 | 第21-22页 |
2.2.2 现状水质总体评价 | 第22-25页 |
2.2.3 现状水质分片区分析 | 第25-30页 |
2.2.4 支河水质补充监测结果分析 | 第30-33页 |
2.3 水动力、水质补充监测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污染源解析 | 第36-46页 |
3.1 污染源分类 | 第36页 |
3.2 现状截污情况 | 第36-37页 |
3.3 非降雨期污染源分析 | 第37-43页 |
3.3.1 点源污染 | 第37-38页 |
3.3.2 底泥污柒 | 第38-39页 |
3.3.3 入境污染 | 第39-40页 |
3.3.4 非降雨期污染合计 | 第40-43页 |
3.4 降雨期污染源分析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各类污染源治理规划 | 第46-63页 |
4.1 规划目标 | 第46页 |
4.2 点源污染源控制规划 | 第46-56页 |
4.2.1 集中点源削减量 | 第46-47页 |
4.2.2 排水体制确定 | 第47-48页 |
4.2.3 区域污水系统总体布局 | 第48-52页 |
4.2.4 截污纳管类型 | 第52-54页 |
4.2.5 截污纳管规划方案 | 第54-56页 |
4.3 雨水面源污染治理 | 第56-58页 |
4.3.1 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的必要性 | 第56-57页 |
4.3.2 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 第57-58页 |
4.4 内源控制 | 第58-60页 |
4.4.1 内源控制分类 | 第58-59页 |
4.4.2 内源控制工程措施 | 第59页 |
4.4.3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 | 第59-60页 |
4.5 引水配水 | 第60-63页 |
4.5.1 引配水规划原则 | 第60页 |
4.5.2 引配水规划布局 | 第60-63页 |
第五章 规划多方案比选及效果分析 | 第63-84页 |
5.1 水质判别标准 | 第63页 |
5.2 数学模型构建与验证 | 第63-69页 |
5.2.1 模型简介 | 第63-64页 |
5.2.2 模型原理 | 第64-65页 |
5.2.3 模型概化 | 第65-66页 |
5.2.4 模型验证 | 第66-69页 |
5.3 规划方案比选分析 | 第69-82页 |
5.3.1 运南片 | 第69-73页 |
5.3.2 运东片 | 第73-8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建议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作者简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