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概述与背景介绍 | 第10-22页 |
1.1 生命中的糖蛋白 | 第10-11页 |
1.2 糖蛋白的生物合 | 第11页 |
1.3 糖蛋白的化学合成 | 第11-21页 |
1.3.1 多肽片段的构建 | 第11-12页 |
1.3.2 合成糖肽片段 | 第12-13页 |
1.3.3 多肽片段与糖肽的偶联 | 第13-21页 |
1.4 课题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优化肽酰肼多肽偶联法在Asp、Asn和Gln链接位点上的应用 | 第22-38页 |
2.1 肽酰肼多肽偶联法概述 | 第22-23页 |
2.2 Asp、Asn和Gln链接位点肽酰肼自身环化假设及改进 | 第23-24页 |
2.3 Asp、Asn和Gln链接位点肽酰肼制备 | 第24-26页 |
2.3.1 CTC-NHNH_2树脂的制备 | 第24页 |
2.3.2 Asp、Asn和Gln位点酰肼制备 | 第24-26页 |
2.4 模型肽CKYMH-OH的合成 | 第26页 |
2.5 LYRAXaa-NHNH_2(Xaa=Asp,Asp(OBn),Asn,Gln)四种酰肼与模型肽CKYMH-OH的偶联反应 | 第26-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页 |
2.7 本章附图 | 第30-38页 |
第三章 利用苄酯肼解快速合成分支环肽 | 第38-62页 |
3.1 环肽及支链环肽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价值 | 第38-39页 |
3.2 环肽及支链环肽的合成背景 | 第39-40页 |
3.3 本课题组已报道支链环肽合成方法 | 第40-41页 |
3.4 本课题新支链环肽合成方法 | 第41-42页 |
3.5 RGD(Bn)RGDRGD-OH制备及苄酯官能团转换方法探究 | 第42-45页 |
3.6 单环支链环肽RGD(cyclo(CRGDRGDC))RGDRGD的制备 | 第45-47页 |
3.6.1 支链环部分CRGDRGDC-OH合成 | 第45页 |
3.6.2 主链RGD(NHNH_2)RGDRGD-OH与侧链CRGDRGDC-OH偶联反应 | 第45-46页 |
3.6.3 避免RGD(SAr)RGDRGD-OH与相邻C-端肽键自身环化反应的条件优化 | 第46-47页 |
3.6.4 RGD(CRGDRGDC)RGDRGD环化步骤 | 第47页 |
3.7 双环支链环肽RGDRGD(cyclo(CRGDRGDC))-cyclo(KRGDf)的制备 | 第47-51页 |
3.7.1 cyclo(KRGDf)的制备 | 第48-49页 |
3.7.2 主链RGDRGD(OBn)-NHNH_2制备 | 第49-50页 |
3.7.3 主链RGDRGD(OBn)-NHNH_2与cyclo(KRGDf)的偶联反应 | 第50页 |
3.7.4 RGDRGD(OBn)-cyclo(KRGDf)肼解反应制备侧链酰肼 | 第50-51页 |
3.7.5 RGDRGD(NHNH_2)-cyclo(KRGDf)与侧链CRGDRGDC-OH偶联反应 | 第51页 |
3.7.6 RGDRGD(CRGDRGDC)-cyclo(KRGDf)环化步骤 | 第51页 |
3.8 双环支链环肽RGDRGD(cyclo(KRGDf))-cyclo(KRGDf)的制备 | 第51-54页 |
3.8.1 主链RGDRGD(NHNH_2)-OBn制备 | 第52页 |
3.8.2 主链RGDRGD(NHNH2)-OBn与cyclo(KRGDf)的偶联反应 | 第52-53页 |
3.8.3 RGDRGD(cyclo(KRGDf))-OBn肼解反应制备酰肼 | 第53页 |
3.8.4 主链RGDRGD(cyclo(KRGDf))-NHNH_2与cyclo(KRGDf)的偶联反应 | 第53-54页 |
3.8.5 RGDRGD(cyclo(KRGDf))-cyclo(KRGDf)与N_3(CH_2)_3COOSu标记反应 | 第54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3.10 本章附图 | 第55-62页 |
第四章 基于肽酰肼与辅助基团的多肽偶联法及其反应位点活性考察 | 第62-99页 |
4.1 天然化学链接局限性简介 | 第62页 |
4.2 辅助基团多肽偶联法来源 | 第62-63页 |
4.3 Tmb辅助偶联法优化与肽酰肼偶联法联用 | 第63页 |
4.4 该部分核心路线设计及反应步骤简介 | 第63-68页 |
4.4.1 O-乙基-S-(3,4,5-三甲氧基苯基)碳硫酸酯制备 | 第64页 |
4.4.2 PMB-S-3,4,5-三甲氧基苯硫酚制备 | 第64-65页 |
4.4.3 2,3,4-三甲氧基6PMB-S-苯甲醛制备 | 第65页 |
4.4.4 Aux-Xaa(G,A,I,R,K,D,E)制备 | 第65-67页 |
4.4.5 LYRAXaa-NHNH_2(Xaa=20种氨基酸)20种多肽酰肼的制备 | 第67页 |
4.4.6 VILAG-NHNH_2肽酰肼的制备 | 第67-68页 |
4.5 LYRAXaa-NHNH_2与Aux-Gly-OH偶联反应 | 第68-77页 |
4.6 VILAG-NHNH2与Aux-Xaa-OH偶联反应 | 第77-81页 |
4.7 探究LYRA(Aux)L-OH脱除Aux条件 | 第81-82页 |
4.8 26种偶联位点结果汇总及讨论 | 第82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4.10 本章附图 | 第83-99页 |
第五章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化学合成及糖基侧链对其生物活性影响的探究 | 第99-114页 |
5.1 糖蛋白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简介 | 第99页 |
5.2 本课题基本方法简介 | 第99-101页 |
5.2.1 多肽固相合成法制备多肽片段 | 第100页 |
5.2.2 化学酶法制备糖肽 | 第100-101页 |
5.2.3 通过NCL及其改进方法完成多肽片段的链接 | 第101页 |
5.3 目标蛋白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简介及偶联位点选择 | 第101-102页 |
5.4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化学合成路线 | 第102-103页 |
5.5 各多肽片段的偶联情况 | 第103-108页 |
5.5.1 PMB-Cys4NHNH_2与Aux3NHNH_2 | 第103-104页 |
5.5.2 PMB-Cys43NHNH_2与Aux2NHNH_2 | 第104页 |
5.5.3 PMB-Cys432NHNH_2与Cys1OH | 第104-105页 |
5.5.4 6-NHNH_2与Aux5Glc NAc-NHNH_2 | 第105-106页 |
5.5.5 6-NHNH_2与Aux5NHNH_2 | 第106-107页 |
5.5.6 65-SCT-NHNH_2糖肽制备反应 | 第107-10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5.6.1 总结当前进度 | 第108页 |
5.6.2 后续工作安排 | 第108-109页 |
5.7 本章附图 | 第109-114页 |
全文总结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附录A 缩略词简表 | 第121-123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3-124页 |
附录C 综述 | 第124-140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38-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