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手机媒体行为规范“三维”体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关于手机媒体的研究第12-13页
        1.2.2 关于手机媒体行为失范的研究第13-15页
        1.2.3 关于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第15-16页
    1.3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核心概念界定第17-18页
        1.4.1 手机媒体第17-18页
        1.4.2 行为规范第18页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8-20页
        1.5.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2 研究方法第19页
        1.5.3 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大学生手机媒体行为规范理论基础第20-28页
    2.1 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第20-22页
        2.1.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20-21页
        2.1.2 道德规范理论第21-22页
    2.2 行为规范理论第22-28页
        2.2.1 行为规范理论的内涵与结构第22-24页
        2.2.2 行为规范理论与现实社会的适用第24-26页
        2.2.3 行为规范理论与网络社会的适用第26-28页
第三章 大学生手机媒体行为失范表现及影响第28-38页
    3.1 大学生手机媒体行为失范的调查概况第28-29页
        3.1.1 调查的基本方法第28页
        3.1.2 调查的样本特征第28-29页
    3.2 大学生手机媒体行为失范表现第29-34页
        3.2.1 违反法律行为第29-32页
        3.2.2 违反纪律行为第32-33页
        3.2.3 违反道德行为第33-34页
    3.3 手机媒体行为失范的影响第34-38页
        3.3.1 网上影响第34-35页
        3.3.2 网下影响第35-38页
第四章 大学生手机媒体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第38-48页
    4.1 国家层面第38-39页
        4.1.1 手机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缺位第38页
        4.1.2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第38-39页
    4.2 社会环境层面第39页
        4.2.1 传播伦理缺位第39页
        4.2.2 “现实社会”外围环境的负面影响第39页
    4.3 大学生主体层面第39-42页
        4.3.1 规范意识淡漠第40页
        4.3.2 主体认知偏差第40页
        4.3.3 特定动机驱使第40-41页
        4.3.4 传播者的双重身份第41页
        4.3.5 大学生内在信仰缺失第41-42页
    4.4 教育者层面第42-43页
        4.4.1 教育主体德育缺位第42页
        4.4.2 监督管理乏力第42-43页
        4.4.3 正面教育引导滞后第43页
    4.5.服务提供商层面第43-45页
        4.5.1 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多而杂第43-44页
        4.5.2 服务提供商经营业务缺乏过滤第44页
        4.5.3 服务提供商利益驱动,造成陷阱泛滥第44页
        4.5.4 手机实名制实施较晚,带来管理困难第44-45页
    4.6 手机媒体层面第45-48页
        4.6.1 传播环境私密化、虚拟化第45页
        4.6.2 手机媒体“把关人”缺失第45-46页
        4.6.3 手机媒体监管难度大第46-47页
        4.6.4 手机媒体行业自律不足第47-48页
第五章 大学生手机媒体行为规范体系构建第48-59页
    5.1 大学生手机媒体行为规范“三维”体系第48-55页
        5.1.1 法律层面第48-50页
        5.1.2 纪律层面第50-52页
        5.1.3 道德层面第52-55页
    5.2 大学生手机媒体行为规范的组织实施第55-58页
        5.2.1 国家层面第56页
        5.2.2 学校层面第56-57页
        5.2.3 个人层面第57-58页
    5.3 大学生手机媒体行为规范的实践应用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A 大学生手机媒体使用行为现状的调查问卷第65-68页
附录B 大学生手机媒体文明行为规范十五条第68-6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孟子人性论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比较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