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34页 |
1.1 两水相体系综述 | 第13-20页 |
1.1.1 传统的两水相体系 | 第13-14页 |
1.1.2 新型可回用两水相体系 | 第14-17页 |
1.1.3 两水相体系的形成及分配原理 | 第17-18页 |
1.1.4 相图的绘制 | 第18-20页 |
1.2 两水相体系的应用 | 第20-22页 |
1.2.1 生物活性物质在两水相体系中的萃取 | 第20-21页 |
1.2.2 相转移催化反应 | 第21-22页 |
1.3 纤维素及纤维素酶 | 第22-26页 |
1.3.1 纤维素综述 | 第22-23页 |
1.3.2 纤维素的结构 | 第23页 |
1.3.3 纤维素酶综述 | 第23-25页 |
1.3.4 酶动力学 | 第25页 |
1.3.5 酶的抑制剂 | 第25-26页 |
1.4 酶的固定化 | 第26-30页 |
1.4.1 酶固定化方法综述 | 第26-28页 |
1.4.2 固定化酶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1.4.3 可逆可溶-不可溶固定化载体 | 第29-30页 |
1.5 纤维素的降解 | 第30-31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31-34页 |
1.6.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1.6.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2-34页 |
第2章 pH响应聚合物P_(MDB 3.1)的制备及其应用于固定化纤维素酶 | 第34-56页 |
2.1 引言 | 第34-35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6-45页 |
2.3.1 pH响应聚合物P_(MDB 3.1)的制备 | 第36-38页 |
2.3.2 pH响应聚合物P_(MDB 3.1)等电点的测定 | 第38-39页 |
2.3.3 纤维素酶酶活力测定 | 第39-41页 |
2.3.4 纤维素酶的固定化 | 第41-45页 |
2.3.5 聚合物P_(MDB 3.1)固定化纤维素酶(P_(MDB 3.1)-IE)等电点的测定 | 第45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2.4.1 不同单体摩尔比例的聚合物P_(MDB 3.1)与P_(ADB)固定化纤维素酶 | 第45-47页 |
2.4.2 pH响应聚合物P_(MDB 3.1)等电点的测定 | 第47-48页 |
2.4.3 纤维素酶固定化条件的优化 | 第48-53页 |
2.4.4 含固定化酶的聚合物P_(MDB 3.1)-IE等电点的测定 | 第53-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热-pH响应两水相体系的制备及聚合物的回收 | 第56-67页 |
3.1 引言 | 第56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6-5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7-59页 |
3.3.1 pH响应聚合物P_(MDB 3.1)溶液特征吸收峰的测定 | 第57页 |
3.3.2 pH响应聚合物P_(MDB 3.1)溶液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57页 |
3.3.3 P_(NB)/P_(MDB 3.1)可回用两水相体系的相图 | 第57-58页 |
3.3.4 含固定化酶的聚合物P_(MDB 3.1)(P_(MDB 3.1)-IE)成相实验 | 第58页 |
3.3.5 P_(NB)/P_(MDB 3.1)两水相体系聚合物的回收 | 第58-59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66页 |
3.4.1 P_(MDB 3.1)最大吸收峰的测定 | 第59-61页 |
3.4.2 聚合物P_(MDB 3.1)的标准曲线 | 第61-62页 |
3.4.3 P_(NB)/P_(MDB 3.1)两水相体系相图的绘制 | 第62-63页 |
3.4.4 P_(MDB 3.1)-IE与P_(NB)的成相 | 第63-64页 |
3.4.5 P_(NB)/P_(MDB 3.1)两水相体系成相聚合物的回收 | 第64-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P_(NB)/P_(MDB 3.1)两水相体系中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 | 第67-75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68-69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8-69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4.3.1 产物在P_(NB)/P_(MDB 3.1)两水相体系中的分配 | 第69-70页 |
4.3.2 P_(NB)/P_(MDB 3.1)两水相体系中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 | 第70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74页 |
4.4.1 葡萄糖在P_(NB)/P_(MDB 3.1)两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 | 第70-72页 |
4.4.2 P_(NB)/P_(MDB 3.1)两水相中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 | 第72-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pH-pH可回用两水相体系的制备及其应用于纤维素降解 | 第75-95页 |
5.1 引言 | 第75-76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76-77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76-77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77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7-81页 |
5.3.1 pH响应聚合物P_(ADB 3.8)的制备 | 第77-78页 |
5.3.2 聚合物P_(ADB 3.8)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78页 |
5.3.3 聚合物P_(ADB 3.8)等电点测定 | 第78-79页 |
5.3.4 聚合物P_(ADB 3.8)回收率测定 | 第79页 |
5.3.5 固定化酶P_(MDB 3.1)-IE的制备 | 第79页 |
5.3.6 P_(MDB 3.1)-IE与P_(MDB 3.8)成相实验 | 第79页 |
5.3.7 葡萄糖在P_(MDB 3.8)/P_(MDB 3.1)两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 | 第79页 |
5.3.8 P_(ADB 3.8)/P_(MDB 3.1)两水相体系中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 | 第79-81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81-93页 |
5.4.1 不同单体摩尔比例聚合物P_(ADB)与P_(MDB 3.1)的成相 | 第81-82页 |
5.4.2 聚合物P_(ADB 3.8)红外光谱表征 | 第82-83页 |
5.4.3 P_(ADB 3.8)等电点的测定 | 第83-84页 |
5.4.4 聚合物PP_(ADB 3.8)回收率的测定 | 第84-85页 |
5.4.5 P_(ADB 3.1)-IE与PP_(ADB 3.8)成相实验 | 第85-86页 |
5.4.6 葡萄糖在P_(ADB 3.8)/P_(MDB 3.1)两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 | 第86-87页 |
5.4.7 P_(ADB 3.8)/P_(MDB 3.1)两水相体系中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 | 第87-9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6章 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及其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 | 第95-104页 |
6.1 引言 | 第95-96页 |
6.2 实验材料 | 第96-97页 |
6.2.1 实验试剂 | 第96-97页 |
6.2.2 实验仪器 | 第97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97-98页 |
6.3.1 pH-pH可回用两水相体系的制备 | 第97页 |
6.3.2 还原糖量和葡萄糖量的分析 | 第97页 |
6.3.3 β-葡萄糖苷酶最适固定化比例 | 第97-98页 |
6.3.4 P_(ADB 3.8)/P_(MDB 3.1)两水相体系中降解纤维素 | 第98页 |
6.3.5 P_(MDB 3.1)-IE_2的重复性 | 第98页 |
6.4 实验结果 | 第98-103页 |
6.4.1 β-葡萄糖苷酶最适固定化比例 | 第98-100页 |
6.4.2 P_(MDB 3.1)-IE_2降解纤维素 | 第100-102页 |
6.4.3 P_(MDB 3.1)-IE_2的重复性 | 第102-10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7章 实验总结和展望 | 第104-107页 |
7.1 实验总结 | 第104-106页 |
7.2 展望 | 第106页 |
7.3 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