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车削加工及车床(旋床)论文--程序控制车床和数控车床论文

高速车削中心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1.1 课题来源第12页
        1.1.2 课题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3 课题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模块化设计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第14-16页
        1.2.1 模块化设计的概念第14-15页
        1.2.2 模块化设计的发展历程第15-16页
    1.3 机床模块化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模块化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第18-19页
        1.4.1 模块化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的联系第18页
        1.4.2 模块化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第18-19页
    1.5 模块化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9-20页
    1.6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第20-21页
        1.6.1 论文内容第20-21页
        1.6.2 论文组织结构第21页
    1.7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2章 高速车削中心的功能分析与建模第22-32页
    2.1 客户需求的获取与分析第22-23页
        2.1.1 客户需求的获取第22-23页
        2.1.2 客户需求数据分析第23页
    2.2 机床系列型谱的拟定第23-24页
    2.3 确定机床主参数第24-25页
        2.3.1 主参数定义第24页
        2.3.2 机床参数及主参数的确定第24-25页
    2.4 确定机床总功能第25-26页
    2.5 机床功能分解第26-30页
        2.5.1 功能分解方法第26-27页
        2.5.2 功能分解底层的确定第27页
        2.5.3 功能分解结果的表示第27-28页
        2.5.4 高速车削中心功能分解结果第28-29页
        2.5.5 高速车削中心子功能关系结构模型第29-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高速车削中心的功能模块划分及评价第32-46页
    3.1 机床各功能模块的划分原则第32-33页
    3.2 机床功能模块划分过程模型第33-34页
    3.3 功能模块的划分第34-38页
        3.3.1 子功能为独立模块的条件第34页
        3.3.2 子功能之间相关度计算第34-35页
        3.3.3 模块的形成第35-36页
        3.3.4 高速车削中心的功能模块划分实例第36-38页
    3.4 模块划分方案的评价第38-44页
        3.4.1 确定模块划分方案的评价准则第38-39页
        3.4.2 确定模块划分方案的评价方法第39-40页
        3.4.3 模块划分方案的评价过程第40-43页
        3.4.4 模块划分方案的实例评价第43-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模块系列化设计方法研究第46-60页
    4.1 模块系列化设计的原理与条件第46-47页
    4.2 模块系列化设计平台的选择第47页
    4.3 模块系列化设计的方法研究第47-48页
    4.4 基于系列零件设计表的系列化设计第48-50页
    4.5 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系列化设计第50-58页
        4.5.1 SolidWorks二次开发原理第50-52页
        4.5.2 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工具第52页
        4.5.3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第52页
        4.5.4 SolidWorks二次开发总体设计第52-53页
        4.5.5 二次开发过程及实例应用第53-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5章 高速车削中心的模块化设计系统第60-76页
    5.1 基于Visual Basic 6.0的可视化编程技术第60页
    5.2 系统的结构功能与流程设计第60-62页
        5.2.1 系统的设计思想第60-61页
        5.2.2 系统的功能概述第61-62页
        5.2.3 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第62页
    5.3 系统界面的开发第62-63页
    5.4 用户需求获取与分析第63-64页
    5.5 高速车削中心功能分析第64页
        5.5.1 功能原理结构树的建立第64页
        5.5.2 子功能关系结构模型第64页
    5.6 高速车削中心功能模块划分第64-66页
        5.6.1 独立模块判断第64-65页
        5.6.2 功能模块划分第65-66页
    5.7 高速车削中心模块划分方案的评价第66-69页
        5.7.1 系统的实现步骤第66-67页
        5.7.2 高速车削中心模块划分评价系统第67-69页
    5.8 高速车削中心结构模块库第69页
    5.9 高速车削中心模块示意图第69-70页
    5.10 高速车削中心模块系列化设计第70-75页
        5.10.1 与SolidWorks2009的集成第72-73页
        5.10.2 主轴系列化设计界面第73-75页
    5.11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基于TCEng的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第76-88页
    6.1 产品配置管理实施的PLM平台选择第76-78页
    6.2 TCEng系统的基本对象第78页
    6.3 装配部件的导入/导出第78-80页
    6.4 产品结构管理第80-83页
        6.4.1 产品结构树的建立第80-81页
        6.4.2 产品-文档关系管理第81-82页
        6.4.3 产品版本管理第82-83页
    6.5 产品配置管理第83-87页
        6.5.1 配置的概念第83页
        6.5.2 产品配置管理存在的问题第83-84页
        6.5.3 产品配置的目标第84页
        6.5.4 产品配置规则第84-85页
        6.5.5 高速车削中心产品配置管理实例第85-87页
    6.6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7.1 结论第88页
    7.2 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下一篇:超声多普勒胎儿心率检测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