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胎心监护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1.3 超声多普勒胎儿心率检测算法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胎儿心率检测基础理论 | 第17-27页 |
2.1 超声多普勒效应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2.2 超声波换能器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2.3 小波变换基础 | 第19-23页 |
2.3.1 连续小波变换 | 第19-21页 |
2.3.2 离散小波变换 | 第21页 |
2.3.3 小波变换的多分辨分析 | 第21-22页 |
2.3.4 小波变换的重构 | 第22-23页 |
2.4 小波包变换的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胎心信号预处理算法的研究 | 第27-43页 |
3.1 超声多普勒胎心信号特点 | 第27-28页 |
3.2 小波变换法 | 第28-30页 |
3.2.1 小波变换法对胎心信号预处理的原理 | 第28页 |
3.2.2 小波变换法对胎心信号预处理的步骤 | 第28-30页 |
3.3 小波包变换法 | 第30-32页 |
3.3.1 小波包变换对胎心信号预处理的原理 | 第30-32页 |
3.3.2 小波包变换法对胎心信号预处理的步骤 | 第32页 |
3.4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小波包混合节点阈值法 | 第32-39页 |
3.4.1 小波包基函数的选取 | 第32-34页 |
3.4.2 分解层数的确定 | 第34页 |
3.4.3 基于最大熵的小波包混合节点阈值的计算 | 第34-37页 |
3.4.4 新阂值函数 | 第37-39页 |
3.5 算法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胎儿心率检测算法的研究 | 第43-55页 |
4.1 自相关算法 | 第43-45页 |
4.1.1 自相关函数的定义 | 第43-44页 |
4.1.2 自相关法检测胎儿心率 | 第44-45页 |
4.2 广义核相关法和改进的峰值检测算法 | 第45-50页 |
4.2.1 广义自相关 | 第45-46页 |
4.2.2 多项式核函数 | 第46-47页 |
4.2.3 广义核相关 | 第47页 |
4.2.4 改进的峰值检测算法 | 第47-50页 |
4.2.5 胎儿心率检测 | 第50页 |
4.3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胎心监护系统设计 | 第55-79页 |
5.1 胎心监护系统总体设计 | 第55页 |
5.2 模拟前端处理部分设计 | 第55-67页 |
5.2.1 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电路 | 第56-58页 |
5.2.2 同步解调电路 | 第58-60页 |
5.2.3 变换电路 | 第60页 |
5.2.4 带通滤波和放大电路 | 第60-63页 |
5.2.5 包络检波电路和低通滤波电路 | 第63-64页 |
5.2.6 音频电路 | 第64-67页 |
5.3 数字处理部分设计 | 第67-71页 |
5.3.1 最小系统模块设计 | 第67-69页 |
5.3.2 存储模块设计 | 第69-70页 |
5.3.3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 第70页 |
5.3.4 USB和RTC模块设计 | 第70-71页 |
5.4 监护系统软件设计 | 第71-74页 |
5.4.1 底层驱动和接口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72-73页 |
5.4.2 胎心信号预处理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73-74页 |
5.4.3 胎心率检测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74页 |
5.5 胎心监护系统测试 | 第74-77页 |
5.5.1 胎儿心脏模拟器介绍 | 第75页 |
5.5.2 系统测试 | 第75-7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9-80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及参与项目情况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