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7-11页 |
1 前言 | 第11-17页 |
1.1 香蕉重要性 | 第11页 |
1.2 香蕉生产面临的问题 | 第11-12页 |
1.2.1 香蕉产业正遭受着香蕉枯萎病的毁灭性威胁 | 第11-12页 |
1.2.2 自然灾害多,蕉园抗害能力弱 | 第12页 |
1.2.3 后备品种缺乏,种质创新不足 | 第12页 |
1.3 香蕉育种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1.4 植物新品种保护及DUS测试 | 第13-15页 |
1.4.1 植物新品种及新品种保护的概念 | 第13页 |
1.4.2 植物DUS测试 | 第13-15页 |
1.5 香蕉抗枯萎病及抗病机理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6 PME在植物抗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7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2.1 供试材料与处理方法 | 第17页 |
2.1.1 供试植物材料 | 第17页 |
2.1.2 供试病原菌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24页 |
2.2.1 病原菌培养 | 第17-18页 |
2.2.2 材料培养 | 第18页 |
2.2.3 组培苗病原菌接种 | 第18页 |
2.2.4 定量植物学性状指标的调查方法 | 第18-19页 |
2.2.5 农艺性状的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2.2.5.1 TTS测定 | 第19页 |
2.2.5.2 TA测定 | 第19页 |
2.2.5.3 Vc测定 | 第19-20页 |
2.2.5.4 可食率测定 | 第20页 |
2.2.5.5 含水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2.5.6 香蕉对枯萎病抗性的苗期鉴定 | 第20页 |
2.2.6 荧光定量PCR(qRT-PCR) | 第20-24页 |
2.2.6.1 荧光定量RNA的提取、检测与模板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6.2 引物的设计与检测 | 第22-24页 |
2.3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2.3.1 RNA提取及反转录所用试剂 | 第24页 |
2.3.2 测定Vc、TA所用的试剂 | 第24页 |
2.4 主要设备及实验用品 | 第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3.1 香蕉新品系DUS测试结果 | 第24-30页 |
3.1.1 定量指标 | 第24-26页 |
3.1.1.1 香蕉新品系与对照品种的植株、叶片、苞片性状 | 第24-25页 |
3.1.1.2 果指性状 | 第25-26页 |
3.1.1.3 果穗性状 | 第26页 |
3.1.2 其它定性性状 | 第26-30页 |
3.2 果实品质分析 | 第30页 |
3.3 部分新品系的苗期抗病性鉴定 | 第30-32页 |
3.4 伤根接菌后品系HNAJ0301中部分抗病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 第32-34页 |
3.4.1 香蕉根部组织中RNA提取与检验 | 第32页 |
3.4.2 PMEs成员MaPME32表达量的变化 | 第32页 |
3.4.3 PMEs成员MaPECS-2.1 表达量的变化 | 第32-34页 |
3.4.4 病程相关蛋白基因MaPR-4 表达量的变化 | 第34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34-37页 |
4.1 讨论 | 第34-36页 |
4.1.1 香蕉新品系DUS测试与品质分析 | 第34-35页 |
4.1.2 香蕉苗期抗病性鉴定 | 第35页 |
4.1.3 伤根接菌后品系HNAJ0301中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35-36页 |
4.2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