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台湾翰林版高中《国文》教材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12页
第一章 翰林版《国文》编写背景第12-18页
    第一节 灵活的教科书政策第12-13页
    第二节 多层面的《课程纲要》第13-18页
        一 关于“为什么教”的问题第13-14页
        二 关于“教什么”的问题第14页
        三 《纲要》特点第14-18页
第二章 翰林版《国文》构成要素分析第18-26页
    第一节 全书排版 印刷和装帧第18-19页
    第二节 翰林版教材呈现要素第19页
    第三节 一课的构成第19-22页
        一 题解第20-21页
        二 作者第21-22页
        三 课文注释第22页
        四 问题讨论第22页
    第四节 《附册》的相关内容第22-24页
        一 赏析第23-24页
        二 结构表第24页
    第五节 翰林版教材呈现特点第24-26页
        一 文白相间的编排第24-25页
        二 没有写作相关的板块设计第25-26页
第三章 翰林版《国文》范文系统研究第26-42页
    第一节 分布统计第26-30页
        一 类型分布统计第26-27页
        二 作者分布统计第27-28页
        三 体裁分布统计第28-30页
    第二节 翰林版范文系统特点第30-32页
        一 文言文为主,辅以语体文第30页
        二 单一性第30-31页
        三 关注现代第31-32页
        四 “国民”意识的培养第32页
    第三节 翰林版与人教版范文系统比较第32-42页
        一 分布统计第33-34页
        二 文言文比较第34-36页
        三 近现代文比较第36-38页
        四 比较总结第38页
        五 人教版和翰林版重复篇目比较第38-42页
第四章 翰林版知识系统研究第42-47页
    第一节 知识编制方式第42-45页
        一 集中串联第42-44页
        二 散点分布第44-45页
    第二节 翰林版知识系统特点第45-47页
        一 集中串联与散点分布相结合第45页
        二 具有针对性第45-46页
        三 弥补写作训练第46-47页
第五章 翰林版助学系统研究第47-54页
    第一节 编辑大意第47-48页
    第二节 插图分析第48-52页
        一 数目统计第48-49页
        二 分类统计第49页
        三 特点第49-52页
        四 与人教版插图比较第52页
    第三节 《附册》赏析板块分析第52-5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第54-57页
    一 翰林版特点总结第54-55页
    二 反思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后记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秸秆分解产物光致过氧化氢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效能研究
下一篇:重庆市屋面雨水径流水质分析及处理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