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 关于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二) 关于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14页 |
(三) 关于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 | 第15-1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17-19页 |
(一)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 第17-18页 |
(二) 研究角度上的创新 | 第18-19页 |
第一章 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路径概述 | 第19-31页 |
一、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路径的诠释 | 第19-20页 |
二、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 第20-21页 |
三、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及重要意义 | 第21-24页 |
(一) 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理解 | 第21-22页 |
(二) 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去理解 | 第22-24页 |
四、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内容 | 第24-31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育 | 第24-25页 |
(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 | 第25-27页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 第27-28页 |
(四)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 第28-29页 |
(五) 职业道德教育 | 第29-31页 |
第二章 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 | 第31-63页 |
一、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调查问卷情况及统计分析说明 | 第31-33页 |
(一)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简述 | 第31页 |
(二)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说明 | 第31-33页 |
二、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现状 | 第33-37页 |
(一) 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正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 第33-35页 |
(二) 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总体评价较高 | 第35-36页 |
(三) 高职学生能正确认识道德素质教育的作用 | 第36-37页 |
三、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50页 |
(一) 道德素质教育理念偏颇,时效性不强 | 第37-41页 |
(二) 道德素质教育内容乏味,不能满足学生的社会需求 | 第41-44页 |
(三) 道德素质教育方法滞后,针对性不强 | 第44-45页 |
(四) 道德素质教育形式单调,教学效果不佳 | 第45-48页 |
(五) 道德素质教育评价单一,存在片面性 | 第48-49页 |
(六) 道德素质教育环境不和谐,整体效应不佳 | 第49-50页 |
四、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50-63页 |
(一) 社会多样化的负面因素削弱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意志 | 第51-54页 |
(二) 学生自身特点影响和制约学生道德品质的锤炼 | 第54-55页 |
(三) 就业压力降低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积极性 | 第55-57页 |
(四) 高职教师职业道德意识不强,道德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 第57-59页 |
(五) 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影响道德教育载体的发挥 | 第59-60页 |
(六)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道德教育效果欠佳 | 第60-63页 |
第三章 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路径选择 | 第63-93页 |
一、坚持“理念育人”路径,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 第63-68页 |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导向,消除各种不良思想影响 | 第64-65页 |
(二)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 第65页 |
(三) 从“知、情、意、信、行”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 第65-67页 |
(四)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素质人才 | 第67-68页 |
二、坚持“教学育人”路径,发挥教育渠道、阵地作用 | 第68-75页 |
(一) 改进教育内容,提高内容时效性 | 第68-70页 |
(二) 改革教学方法,方式灵活多样 | 第70-73页 |
(三) 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 第73-75页 |
三、坚持“管理育人”路径,充分发挥教育导向性作用 | 第75-80页 |
(一) 建立“立体式”道德素质教育管理体系 | 第75-77页 |
(二) 建立多维度的道德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 第77-79页 |
(三) 制定措施可行的制度保障机制 | 第79-80页 |
四、坚持“服务育人”路径,发挥教育的着力点作用 | 第80-85页 |
(一)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 第80-83页 |
(二) 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 第83-85页 |
五、坚持“环境育人”路径,形成教育环境整体效应 | 第85-93页 |
(一) 净化育人环境,创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 第86-87页 |
(二) 建立师资队伍,为素质教育树立良好榜样 | 第87-89页 |
(三) 营造家庭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 第89-91页 |
(四) 合理利用网络,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附录 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路径调查问卷 | 第100-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