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11-14页
        1.2.1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教育立体化内涵的研究第11-12页
        1.2.2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第12页
        1.2.3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体化”的研究第12-13页
        1.2.4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实现途径的研究第13-14页
    1.3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4页
    1.4 写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1.4.1 基本思路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页
    1.5 创新与难点第15-17页
        1.5.1 创新点第15-16页
        1.5.2 难点第16-17页
第二章 艺术类大学生群体特征与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第17-26页
    2.1 艺术类大学生群体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的界定第17-23页
        2.1.1 艺术类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第17-20页
        2.1.2 基于艺术类大学生群体特征释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的内涵第20-23页
    2.2 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的理论依据第23-26页
        2.2.1 以人为本理论第23-24页
        2.2.2 综合教育理论第24-25页
        2.2.3 系统论、协同论第25-26页
第三章 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坚持原则第26-33页
    3.1 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坚持原则的构成第26-28页
        3.1.1 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坚持的原则构成的依据第26-27页
        3.1.2 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坚持原则的构成要素第27-28页
    3.2 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坚持原则的内容第28-33页
        3.2.1 坚持个性与共性相协调的原则第28-29页
        3.2.2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一致的原则第29-30页
        3.2.3 坚持政治性与生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第30-33页
第四章 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的实现途径第33-46页
    4.1 教育主体的立体化第33-41页
        4.1.1 实现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立体化第34-37页
        4.1.2 引导受教育者实现立体化育人第37-41页
    4.2 教育模式的立体化第41-45页
        4.2.1 课堂教学是基本保障第41-43页
        4.2.2 实践教学是重要途径第43-44页
        4.2.3 网络教育是延伸补充第44-45页
    4.3 考评机制的立体化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路径选择研究--以广西部分高职院校为例
下一篇: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