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17-21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2 规制集资诈骗罪的理论依据 | 第22-25页 |
2.1 理论依据一:市场经济的前提——“诚信” | 第22-23页 |
2.2 理论依据二:现实功利性目的 | 第23-25页 |
3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简析 | 第25-36页 |
3.1 集资诈骗罪的客体 | 第25页 |
3.2 集资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 第25-30页 |
3.3 集资诈骗罪的主体 | 第30-32页 |
3.4 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 第32-35页 |
3.5 集资诈骗罪构成要件小结 | 第35-36页 |
4 集资诈骗罪与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 | 第36-44页 |
4.1 集资诈骗罪与“集资纠纷”的界限:基于金融抑制政策背景下的集资 | 第36-38页 |
4.2 集资诈骗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 第38-43页 |
4.3 区分集资诈骗罪与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核心要点的抽离 | 第43-44页 |
5 集资诈骗罪不同犯罪形态下罪责的确定 | 第44-48页 |
5.1 集资诈骗罪的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 | 第44-45页 |
5.2 集资诈骗共同犯罪中各参与人罪责分析 | 第45-48页 |
6 集资诈骗罪的立法建议:针对《刑法》第192条及第200条 | 第48-50页 |
6.1 建议加入“情节严重”作为“数额较大”的选择性条件 | 第48页 |
6.2 单位主体刑罚:资格刑或注销刑 | 第48-49页 |
6.3 刑法第192条着重点应为“诈骗” | 第49-50页 |
7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