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3 研究述评第11-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14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主要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及江西省发展现状第15-20页
    2.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第15-16页
        2.1.1 城镇化第15页
        2.1.2 新型城镇化第15页
        2.1.3 新型城镇化特征第15-16页
    2.2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第16-19页
    2.3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0-25页
    3.1 建立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第20页
    3.2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第20-24页
        3.2.1 制定依据第20页
        3.2.2 指标选取内容第20-22页
        3.2.3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框架第22-24页
    3.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四章 江西省城镇化水平第25-31页
    4.1 传统城镇化率第25-26页
        4.1.1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第25页
        4.1.2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第25-26页
    4.2 新型城镇化率第26-29页
    4.3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五章 江西省各设区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第31-37页
    5.1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31-33页
        5.1.1 熵值法的可行性第31页
        5.1.2 改进熵值法的原理第31-33页
    5.2 改进熵值法评价过程第33-35页
        5.2.1 数据的来源第33页
        5.2.2 指标权重的计算第33-35页
        5.2.3 综合评价结果第35页
    5.3 评价结果分析第35-36页
    5.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六章 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分析第37-50页
    6.1 灰色关联分析第37-42页
        6.1.1 灰色关联度原理第37-38页
        6.1.2 灰色关联度分析过程与结果第38-42页
    6.2 回归分析第42-48页
        6.2.1 回归分析的步骤第43页
        6.2.2 回归分析过程及结果第43-46页
        6.2.3 回归分析结果及解析第46-48页
    6.3 成果分析第48-49页
    6.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七章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究第50-57页
    7.1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第50页
    7.2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第50-54页
        7.2.1 产业结构的优化第51页
        7.2.2 提高“农转非”的保障水平第51-52页
        7.2.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第52-53页
        7.2.4 推动城乡统筹进程第53页
        7.2.5 打造生态文明宜居城市第53-54页
    7.3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究第54-57页
结论与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随迁子女犯罪原因及其对策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
下一篇:集资诈骗罪的认定与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