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钢筋混凝土梁抗火性能研究 | 第11-16页 |
1.2.1 火灾下及火灾后材料的性能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钢筋混凝土梁火灾下及火灾后承载力研究 | 第12-15页 |
1.2.3 钢筋混凝土梁火灾下及火灾后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 第15-16页 |
1.3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1.4 影响梁抗剪性能的因素 | 第17-19页 |
1.4.1 配箍率 | 第17-18页 |
1.4.2 剪跨比 | 第18页 |
1.4.3 混凝土强度 | 第18-19页 |
1.4.4 受火时间 | 第19页 |
1.5 研究方案 | 第19-20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火灾作用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热工和力学性能影响 | 第20-31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材料的热工性能 | 第20-21页 |
2.2.1 混凝土的热工性能 | 第20-21页 |
2.2.2 钢筋的热工性能 | 第21页 |
2.3 火灾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21-27页 |
2.3.1 火灾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22-25页 |
2.3.2 火灾下钢筋的力学性能 | 第25-27页 |
2.4 火灾后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27-30页 |
2.4.1 火灾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27-29页 |
2.4.2 火灾后钢筋的力学性能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31-45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温度场的介绍 | 第31-33页 |
3.2.1 传热学的基本知识和温度场的重要性 | 第31页 |
3.2.2 标准升降温曲线 | 第31-33页 |
3.3 建模的过程 | 第33-37页 |
3.3.1 基本的假设条件 | 第33页 |
3.3.2 非线性条件下不收敛问题 | 第33-34页 |
3.3.3 参数设计 | 第34-35页 |
3.3.4 建模的基本步骤 | 第35-37页 |
3.4 温度场分析 | 第37-41页 |
3.4.1 升温段分析 | 第37-39页 |
3.4.2 降温段分析 | 第39-41页 |
3.5 热膨胀分析 | 第41-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火灾后抗剪性能分析 | 第45-61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力学分析 | 第45-47页 |
4.2.1 基本步骤 | 第45-46页 |
4.2.2 施加荷载 | 第46-47页 |
4.3 抗剪破坏的介绍 | 第47-50页 |
4.3.1 常温条件下抗剪强度的计算 | 第47-49页 |
4.3.2 斜截面抗剪强度在受火冷却后的影响因素 | 第49-50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4.4.1 结构的变形图 | 第50-52页 |
4.4.2 钢筋的应力分布情况 | 第52-53页 |
4.4.3 箍筋的应力曲线 | 第53-54页 |
4.5 不同工况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 第54-59页 |
4.5.1 有限元分析的结果 | 第55页 |
4.5.2 配箍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5.3 剪跨比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4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4.5.5 受火时间的影响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导师简介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