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一) 研究的背景与缘由 | 第11-15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四) 研究的对象 | 第19页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一、理论基础概述 | 第21-24页 |
(一) 具身认知理论的源流 | 第21-22页 |
(二) 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 | 第22页 |
(三)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22-24页 |
二、具身认知理论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挑战 | 第24-26页 |
(一) 对传统物理教学观的挑战 | 第24页 |
(二) 对传统物理教学目标的挑战 | 第24页 |
(三) 对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挑战 | 第24-25页 |
(四) 对传统物理教学评价的挑战 | 第25-26页 |
三、具身认知理论对变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价值 | 第26-30页 |
(一) 促成课程与教学的有机整合 | 第26页 |
(二) 提升学生素质的全面性 | 第26-27页 |
(三) 促进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27-28页 |
(四) 激化物理教学深度改革 | 第28-30页 |
四、惠州市某中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30-51页 |
(一) 调查 | 第30-45页 |
1. 调查目的 | 第30页 |
2. 调查对象 | 第30页 |
3. 调查内容 | 第30页 |
4. 调查工具 | 第30页 |
5. 现状分析 | 第30-45页 |
(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45-51页 |
1. 教学观念滞后,片面强调物理基本理论,忽视物理知识在生活的应用 | 第45页 |
2. 课堂教学方式以注入式为主,教学策略陈旧 | 第45-46页 |
3. 课堂管理和有效教学脱节 | 第46-48页 |
4. 教学评价方式落后、单一 | 第48页 |
5. 教师主导意愿过强,忽视学生心理感受,师生关系不平等 | 第48-49页 |
6. 物理难教、教师压力大、教学信心不足 | 第49页 |
7. 课堂教学效果低效乃至无效 | 第49-51页 |
五、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具体优化 | 第51-59页 |
(一) 更新教学理念,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 第51-52页 |
1. 学校层面:“以生为本”理念优化学校办学 | 第51页 |
2. 教师层面:从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学生”的理念上思考教学优化 | 第51-52页 |
3. 学生层面:让学生培养“学会认知”,“学会自我发展”的理念 | 第52页 |
(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动机,诱发学生认知欲望 | 第52-53页 |
(三) 提炼教学行为,创建“高效45分钟”课堂 | 第53-57页 |
(四) 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培养学生认知兴趣 | 第57页 |
(五) 弘扬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 | 第57-58页 |
(六) 关注学生心理成长,提升学生自知自省智力 | 第58页 |
(七) 采取多元的教学评价,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 第58-59页 |
六、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 | 第59-62页 |
七、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优化的案例举要 | 第62-70页 |
(一) 《科学探究七个环节》 | 第62-65页 |
(二) 《光的色散》 | 第65-68页 |
(三) 班会课 | 第68-70页 |
八、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后的个案追踪访谈 | 第70-72页 |
(一) 教师访谈 | 第70页 |
(二) 学生访谈 | 第70-72页 |
九、余论:具身认知理论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保障条件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注释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一 | 第80-84页 |
附录二 | 第84-88页 |
附录三 | 第88-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