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煤燃烧的电站锅炉热力计算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电厂热力系统仿真计算的现状 | 第12-14页 |
| 1.3 国内外混煤掺烧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4 目前研究缺陷 | 第16-19页 |
| 第2章 火电厂热力系统数学模型及混煤特性分析 | 第19-33页 |
| 2.1 火电厂热力系统数学模型 | 第19-26页 |
| 2.1.1 炉膛部分 | 第19-21页 |
| 2.1.2 半辐射式换热器 | 第21-22页 |
| 2.1.3 对流式换热器 | 第22-24页 |
| 2.1.4 对流式换热器特性研究 | 第24-26页 |
| 2.1.5 附加受热面热力计算 | 第26页 |
| 2.2 混煤特性分析 | 第26-32页 |
| 2.2.1 混煤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计算 | 第26-27页 |
| 2.2.2 工业分析转换元素分析 | 第27-28页 |
| 2.2.3 工业分析转换元素分析的计算分析 | 第28-31页 |
| 2.2.4 混煤的理论燃烧温度 | 第31-32页 |
| 2.3 本章小节 | 第32-33页 |
| 第3章 锅炉热力系统模型实现 | 第33-51页 |
| 3.1 工质热力参数计算模型 | 第33-40页 |
| 3.1.1 烟气物性参数计算模型 | 第33-39页 |
| 3.1.2 蒸汽物性参数计算模型 | 第39-40页 |
| 3.2 热力系统实现 | 第40-49页 |
| 3.2.1 火电厂热力系统简介 | 第40-43页 |
| 3.2.2 火电厂热力系统简介 | 第43-49页 |
| 3.3 本章小节 | 第49-51页 |
| 第4章 热力系统模型优化 | 第51-61页 |
| 4.1 传热模块算法优化 | 第51-58页 |
| 4.1.1 传热模块优化方案分析 | 第51-53页 |
| 4.1.2 for迭代法和矩阵法运算速度比较分析 | 第53-56页 |
| 4.1.3 矩阵法计算误差分析 | 第56-58页 |
| 4.2 模块外层迭代计算优化 | 第58-59页 |
| 4.3 系统可视化(GUI)实现 | 第5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5章 锅炉热力计算分析研究 | 第61-75页 |
| 5.1 基于模型计算的锅炉敏感性分析 | 第61-67页 |
| 5.1.1 炉膛漏风对系统影响 | 第62-64页 |
| 5.1.2 烟道漏风对系统影响 | 第64-66页 |
| 5.1.3 尾部竖井烟道烟气分配系数对系统影响 | 第66-67页 |
| 5.2 基于混煤燃烧的热力计算 | 第67-72页 |
| 5.2.1 烟煤互混计算 | 第68-69页 |
| 5.2.2 烟煤、褐煤混掺计算 | 第69-72页 |
| 5.3 试验结果与热力计算结果对比 | 第72-7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5-76页 |
| 6.2 创新点 | 第76页 |
| 6.3 研究工作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作者简介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