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中度嗜盐菌耐盐机制概述 | 第12-15页 |
1.2.1 中度嗜盐菌的定义和分类 | 第12页 |
1.2.2 中度嗜盐菌的特点和应用 | 第12-14页 |
1.2.3 中度嗜盐菌的耐盐机制 | 第14-15页 |
1.3 相容性溶质耐盐机制概述 | 第15-18页 |
1.3.1 相容性溶质种类和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1.3.2 中度嗜盐菌的相容性溶质耐盐机理 | 第16页 |
1.3.3 相容性溶质的合成与转运 | 第16-18页 |
1.4 四氢嘧啶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4.1 四氢嘧啶和羟基四氢嘧啶 | 第18-19页 |
1.4.2 四氢嘧啶和羟基四氢嘧啶的合成途径及其调控 | 第19-21页 |
1.4.3 四氢嘧啶和羟基四氢嘧啶的转运过程 | 第21-23页 |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3-25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 第25-36页 |
2.1 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25-30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5-27页 |
2.1.2 培养基及其配制 | 第27-29页 |
2.1.3 试剂配制及保存方法 | 第29-30页 |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0-34页 |
2.2.1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用途 | 第31-34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2.3.1 四氢嘧啶和羟基四氢嘧啶的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第3章 不同相容性溶质对V.halodenitrificans PDB-F2的影响 | 第36-43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3.2.1 不同相容性溶质对V.halodenitrificans PDB-F2生长的影响实验 | 第36-37页 |
3.2.2 外加相容性溶质对V.halodenitrificans PDB-F2体内积累相容性溶质的影响实验 | 第37页 |
3.2.3 外源性四氢嘧啶对V.halodenitrificans PDB-F2在不同盐度下生长的影响实验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3.3.1 不同相容性溶质对V.halodenitrificans PDB-F2在高盐环境中生长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 外源添加不同相容性溶质对V.halodenitrificans PDB-F2体内积累相容性溶质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3 四氢嘧啶对V.halodenitrificans PDB-F2在不同盐度下生长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V.halodenitrificans PDB-F2全基因组测序及预测分析 | 第43-55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4.2.1 V.halodenitrificans PDB-F2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3-44页 |
4.2.2 V.halodenitrificans PDB-F2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预测分析 | 第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4.3.1 V.halodenitrificans PDB-F2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和基因预测分析结果 | 第44-49页 |
4.3.2 V.halodenitrificans PDB-F2中相容性溶质合成和转运相关基因的预测结果 | 第49-52页 |
4.3.3 四氢嘧啶类物质转运基因预测结果的结构分析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四氢嘧啶类物质转运基因的功能验证 | 第55-62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5-58页 |
5.2.1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5页 |
5.2.2 目的基因PCR扩增和表达质粒构建 | 第55-58页 |
5.2.3 功能互补验证实验 | 第5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5.3.1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和表达质粒构建验证 | 第58-60页 |
5.3.2 功能互补实验结果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四氢嘧啶类物质的转运机制 | 第62-73页 |
6.1 引言 | 第62-63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6.2.1 高渗冲击下V.halodenitrificans PDB-F2对四氢嘧啶类物质的转运实验 | 第63页 |
6.2.2 低渗冲击下V.halodenitrificans PDB-F2对四氢嘧啶类物质的转运实验 | 第63页 |
6.2.3 四氢嘧啶转运过程的调控水平 | 第63页 |
6.2.4 细菌总RNA的提取 | 第63-64页 |
6.2.5 cDNA第一链合成方法 | 第64-65页 |
6.2.6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 第65-66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1页 |
6.3.1 高/低渗冲击下V.halodenitrificans PDB-F2对四氢嘧啶类物质的表观转运规律 | 第66-68页 |
6.3.2 高/低渗冲击下V.halodenitrificans PDB-F2四氢嘧啶类物质转运基因的表达规律 | 第68-70页 |
6.3.3 四氢嘧啶转运过程的调控水平 | 第70-7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7.1 结论 | 第73-74页 |
7.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硕士期间相关研究成果 | 第83页 |